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细节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及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引言 | 第8-12页 |
|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发展 | 第8-11页 |
| ·发展历史 | 第8-9页 |
|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问题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2 疲劳分析基础理论 | 第12-22页 |
| ·疲劳的概念 | 第12-16页 |
| ·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机理 | 第12-13页 |
| ·高周次低应力疲劳 | 第13-14页 |
| ·低周次高应变疲劳 | 第14-16页 |
| ·变幅载荷疲劳和疲劳累积损伤 | 第16-17页 |
| ·疲劳荷载和疲劳应力谱 | 第17-19页 |
| ·一般原则 | 第17页 |
| ·疲劳荷载模型 | 第17页 |
| ·疲劳应力谱 | 第17-19页 |
| ·疲劳设计 | 第19-22页 |
| ·疲劳设计方法 | 第19页 |
| ·疲劳极限状态设计法 | 第19-22页 |
| 3 公路桥梁疲劳荷载 | 第22-39页 |
| ·国外公路钢桥疲劳设计荷载相关规定 | 第22-36页 |
| ·我国公路钢桥疲劳设计荷载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不同构造细节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模型 | 第39-64页 |
| ·计算模型1及加载工况 | 第39-46页 |
| ·模型1参数 | 第39-40页 |
| ·模型1加载位置及荷载 | 第40-42页 |
| ·加载条件 | 第42页 |
| ·疲劳验算部位 | 第42-43页 |
| ·模型1计算结果 | 第43-46页 |
| ·计算模型2及加载工况 | 第46-51页 |
| ·模型2参数 | 第46-47页 |
| ·模型2加载位置 | 第47-48页 |
| ·模型2疲劳验算的部位 | 第48页 |
| ·模型2计算结果 | 第48-51页 |
| ·计算模型3及加载工况 | 第51-55页 |
| ·模型3参数 | 第51-52页 |
| ·模型3加载位置 | 第52页 |
| ·模型3疲劳验算的部位 | 第52页 |
| ·模型3计算结果 | 第52-55页 |
| ·验算结果 | 第55-62页 |
| ·疲劳验算结果比较 | 第55-58页 |
| ·用钢量比较 | 第58页 |
| ·弧形缺口优化分析 | 第58-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 ·总结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