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汽车逆向物流的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2.1 逆向物流的研究 | 第16-18页 |
2.1.1 逆向物流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逆向物流产生原因 | 第16-18页 |
2.2 逆向物流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2.2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8页 |
2.2.3 绿色物流理论 | 第18-19页 |
2.2.4 全生命周期理论 | 第19页 |
2.3 汽车逆向物流研究 | 第19-21页 |
2.4 汽车逆向物流模式研究 | 第21-25页 |
第3章 S公司逆向物流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5-30页 |
3.1 汽车逆向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3.2 S废旧汽车回收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0页 |
3.2.1 S公司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2.2 S公司回收体系不健全 | 第27页 |
3.2.3 S废旧汽车回收公司资源化科学技术水平低 | 第27-28页 |
3.2.4 S废旧汽车回收公司规模较小 | 第28页 |
3.2.5 缺乏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 | 第28-29页 |
3.2.6 适合中国特点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模式尚未形成 | 第29-30页 |
第4章 S废旧汽车回收公司逆向物流建议 | 第30-39页 |
4.1 建议政府立法及政策激励 | 第30页 |
4.2 建立完整的拆卸流水线 | 第30页 |
4.3 发展相关技术 | 第30-31页 |
4.4 考虑在城市建立回收处置中心 | 第31-32页 |
4.5 选择适合的废旧汽车回收逆向物流模式 | 第32-39页 |
4.5.1 废旧汽车逆向物流模式的比较 | 第32-35页 |
4.5.2 废旧汽车逆向物流模式决策 | 第35-39页 |
第5章 S废旧汽车回收公司逆向物流网络模型构建 | 第39-45页 |
5.1 逆向物流网络的定义 | 第39页 |
5.2 逆向物流网络构建的原则 | 第39-40页 |
5.3 废旧汽车逆向物流网络模型的构建 | 第40-45页 |
5.3.1 问题描述 | 第40-41页 |
5.3.2 模型假设 | 第41-42页 |
5.3.3 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5.3.4 模型求解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