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9-29页 |
1 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的结构特征 | 第9-14页 |
·黄素蛋白-二硫化物还原酶家族蛋白(FDR)的结构特征 | 第9-10页 |
·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的结构特点 | 第10-14页 |
2 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的催化机制 | 第14-16页 |
3 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的生理功能 | 第16-18页 |
·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的分布 | 第16页 |
·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的生理功能 | 第16-18页 |
4 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的工业应用价值 | 第18-20页 |
·辅酶再生体系的应用 | 第18-19页 |
·可溶性转氢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5 鼠伤寒沙门氏菌 | 第20-21页 |
6 意义与展望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9页 |
第二章 两种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的酶学性质分析 | 第29-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44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60页 |
·Salmonella typhimurium 14028 sth 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酶学鉴定 | 第44-54页 |
·E. coli STH 的表达、纯化和酶学鉴定 | 第54-60页 |
3 讨论 | 第60-64页 |
·STH 分布 | 第60-61页 |
·序列分析及分子量 | 第61页 |
·最适pH、最适温度、热稳定性 | 第61-62页 |
·酶动力学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本人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专利、获奖情况和参与科研项目一览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