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1.2 纯工质冷凝换热特性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1.2.1 两相流型研究 | 第16-18页 |
1.2.2 纯工质冷凝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 第18-20页 |
1.2.3 含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冷凝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1.3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本文工作介绍 | 第24-26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及数据处理 | 第26-43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26-34页 |
2.1.1 采用水冷却的实验系统 | 第26-31页 |
2.1.2 采用空气冷却的实验系统 | 第31-34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34-36页 |
2.2.1 准备阶段 | 第34-35页 |
2.2.2 实验阶段 | 第35-36页 |
2.3 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 第36-41页 |
2.3.1 水冷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6-38页 |
2.3.2 空冷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38-40页 |
2.3.3 误差分析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水平管内纯蒸汽流动冷凝局部换热特性分析 | 第43-57页 |
3.1 换热量计算验证 | 第43-44页 |
3.1.1 凝液量与蒸汽流量一致性分析 | 第43-44页 |
3.1.2 冷凝释热量与冷却水吸热量一致性分析 | 第44页 |
3.2 管内流型判断方法 | 第44-47页 |
3.3 纯蒸汽流动冷凝换热特性 | 第47-50页 |
3.3.1 质量含气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2 蒸汽流速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3 蒸汽压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 纯蒸汽流动冷凝换热经验关联式 | 第50-54页 |
3.4.1 实验结果与典型换热准则式计算结果对比 | 第50-53页 |
3.4.2 换热准则式提出 | 第53-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4章 水平管内含单组分不凝性气体的蒸汽流动冷凝换热特性研究 | 第57-80页 |
4.1 水平管内空气-蒸汽流动冷凝换热特性研究 | 第57-70页 |
4.1.1 不凝性气体含量的影响 | 第57-59页 |
4.1.2 换热管壁面过冷度的影响 | 第59-65页 |
4.1.3 混合气流速的影响 | 第65-68页 |
4.1.4 混合气压力的影响 | 第68-70页 |
4.2 冷凝换热过程轴向分布特性 | 第70-73页 |
4.2.1 轴向换热系数分布 | 第70-71页 |
4.2.2 轴向壁面温度分布 | 第71-73页 |
4.3 空气-蒸汽流动冷凝换热经验关联式 | 第73-78页 |
4.3.1 高过冷度条件下的换热准则式 | 第73-75页 |
4.3.2 宽泛过冷度条件下的换热准则式 | 第75-76页 |
4.3.3 与其他换热准则式对比 | 第76-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水平管内含多组分不凝性气体的蒸汽流动冷凝换热特性研究 | 第80-94页 |
5.1 水平管内含空气-氦气的蒸汽流动冷凝换热特性研究 | 第80-90页 |
5.1.1 氦气的影响 | 第80-83页 |
5.1.2 壁面过冷度的影响 | 第83-88页 |
5.1.3 混合气流速及压力的影响 | 第88-90页 |
5.2 水平管内含空气-氦气-蒸汽流动冷凝换热准则式 | 第90-9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6章 水平管内含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冷凝换热模型研究 | 第94-112页 |
6.1 换热模型建立 | 第94-105页 |
6.1.1 扩散层模型概述 | 第94-95页 |
6.1.2 凝液侧换热模型建立 | 第95-96页 |
6.1.3 气液界面凝结换热模型建立 | 第96-98页 |
6.1.4 对流换热模型建立 | 第98页 |
6.1.5 物性参数计算 | 第98-99页 |
6.1.6 抽吸效应修正 | 第99页 |
6.1.7 液层非均匀修正 | 第99-103页 |
6.1.8 气液界面粗糙度修正 | 第103-104页 |
6.1.9 换热模型计算流程 | 第104-105页 |
6.2 换热模型可靠性验证 | 第105-107页 |
6.2.1 换热模型计算值与本文实验数据对比 | 第105-106页 |
6.2.2 与其他换热模型对比 | 第106-107页 |
6.3 管内含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冷凝过程模型分析 | 第107-110页 |
6.3.1 各部分换热能力对比 | 第107-109页 |
6.3.2 换热管内轴向温度分布分析 | 第109-11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结论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