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柴油转子发动机简介 | 第11-14页 |
1.1.1 转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第11-13页 |
1.1.2 柴油转子发动机的特点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转子发动机开发及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外转子发动机开发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外转子发动机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国内转子发动机开发现状 | 第18页 |
1.2.4 国内转子发动机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柴油转子发动机工作过程模拟的概况 | 第19-21页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22-36页 |
2.1 FLUENT软件简介 | 第22-23页 |
2.2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23-28页 |
2.2.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2.2.2 网格的划分及动网格的设置 | 第25-28页 |
2.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8-34页 |
2.3.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28-29页 |
2.3.2 湍流模型 | 第29-31页 |
2.3.3 喷雾模型 | 第31-32页 |
2.3.4 燃烧模型和正庚烷简化反应机理 | 第32-33页 |
2.3.5 NOx排放模型 | 第33页 |
2.3.6 Soot生成模型 | 第33-34页 |
2.3.7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34页 |
2.4 计算模型的验证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单次喷射参数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36-47页 |
3.1 混合气形成及关键组分的变化过程 | 第36-39页 |
3.2 单次喷射下喷射提前角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39-42页 |
3.2.1 喷射提前角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2 喷射提前角对污染物生成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单次喷射下喷射持续期对燃烧过程的的影响 | 第42-46页 |
3.3.1 喷射持续期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2 喷射持续期对污染物生成的影响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二次喷射对柴油转子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47-59页 |
4.1 二次喷射时刻对缸内燃烧过程及污染物生成的影响 | 第47-53页 |
4.1.1 二次喷射时刻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47-50页 |
4.1.2 二次喷射时刻对污染物生成量的影响 | 第50-53页 |
4.2 二次喷射比例对缸内燃烧过程及污染物生成的影响 | 第53-57页 |
4.2.1 二次喷射比例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2 二次喷射比例对污染物生成量的影响 | 第54-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天然气替代率对柴油转子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 第59-69页 |
5.1 单次喷射下天然气替代率对缸内燃烧过程及污染物生成的影响 | 第59-64页 |
5.1.1 天然气替代率对缸内燃烧特性的影响 | 第60-63页 |
5.1.2 天然气替代率对污染物生成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5.2 二次喷射下天然气替代率对缸内燃烧过程及污染物生成的影响 | 第64-67页 |
5.2.1 天然气替代率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64-65页 |
5.2.2 天然气替代率对污染物生成量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 掺混天然气时不同喷射策略下发动机动力性和排放的对比 | 第67-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70页 |
6.3 建议及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
硕士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