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pH响应性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2页
    1.1 羟基喜树碱的研究近况第12-13页
        1.1.1 羟基喜树碱的药理作用第12页
        1.1.2 羟基喜树碱的内酯环结构与药效的关系第12-13页
        1.1.3 羟基喜树碱的临床应用第13页
    1.2 聚合物胶束概述第13-15页
    1.3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载药系统第15-19页
        1.3.1 pH敏感性聚合物胶束第15-16页
        1.3.2 还原敏感聚合物胶束第16-17页
        1.3.3 温度响应性聚合物胶束第17页
        1.3.4 其他响应性聚合物胶束第17-18页
        1.3.5 多重响应性聚合物胶束第18-19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9-22页
        1.4.1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9页
        1.4.2 课题的创新点第19-22页
第二章 pH敏感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第22-32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2-23页
        2.1.1 材料第22-23页
        2.1.2 仪器第23页
    2.2 实验设计及方法第23-25页
        2.2.1 pH敏感设计第23页
        2.2.2 正丙胺-PBLA的制备第23页
        2.2.3 mPEG-CHO的制备第23页
        2.2.4 正丙胺-PBLA-mPEG的制备第23-24页
        2.2.5 mPEG-PBLA的制备第24页
        2.2.6 产物表征第24页
        2.2.7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第24-2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5-31页
        2.3.1 反应合成路线图第25页
        2.3.2 红外表征第25-26页
        2.3.3 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第26-30页
        2.3.4 GPC第30页
        2.3.5 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载羟基喜树碱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表征第32-40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32页
        3.1.1 材料第32页
        3.1.2 仪器第32页
    3.2 实验部分第32-34页
        3.2.1 载药胶束制备第32-33页
        3.2.2 空白胶束的制备第33页
        3.2.3 透射电镜(TEM)形态观察第33页
        3.2.4 胶束稳定性研究第33-34页
        3.2.5 pH响应性载药胶束在不同pH环境中的粒径变化第34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4-38页
        3.3.1 载药胶束的粒径大小及分布第34页
        3.3.2 胶束的粒径及形态观察第34-35页
        3.3.3 胶束稳定性研究第35-37页
        3.3.4 pH敏感性载药胶束的粒径变化第37-38页
    3.4 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聚合物胶束的载药量及其体外释放研究第40-50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40页
        4.1.1 材料第40页
        4.1.2 仪器第40页
    4.2 实验方法第40-43页
        4.2.1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40页
        4.2.2 色谱条件第40-41页
        4.2.3 系统适用性实验第41页
        4.2.4 羟基喜树碱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1页
        4.2.5 精密度试验第41页
        4.2.6 稳定性试验第41页
        4.2.7 方法回收率试验第41-42页
        4.2.8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42页
        4.2.9 载药胶束的载药量与包封率的测定第42页
        4.2.10 正丙胺-PBLA-mPEG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研究第42-4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3-47页
        4.3.1 检测波长测定第43页
        4.3.2 系统适用性实验结果第43-44页
        4.3.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4页
        4.3.4 精密度试验第44-45页
        4.3.5 样品稳定性试验第45页
        4.3.6 方法回收率试验第45-46页
        4.3.7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46页
        4.3.8 载药胶束的含量测定第46页
        4.3.9 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50页
第五章 聚合物胶束的体外细胞实验第50-56页
    5.1 材料与仪器第50-51页
        5.1.1 材料第50-51页
        5.1.2 仪器第51页
    5.2 实验方法第51-52页
        5.2.1 细胞培养液和其他试液的配置第51页
        5.2.2 细胞培养第51-52页
        5.2.3 聚合物胶束的处理及分组第52页
        5.2.4 细胞毒性第5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2-54页
        5.3.1 空白聚合物胶束的体外细胞毒性第52-53页
        5.3.2 载药胶束的体外细胞毒性第53-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全文总结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替诺福韦酯对神经的损伤与机制研究
下一篇:菌斑性龈炎患者的压力疼痛觉和温度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