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导论 | 第7-1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8页 |
| 1.2.1 研究方法 | 第8页 |
| 1.2.2 创新之处 | 第8页 |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8-10页 |
| 2 票据业务及其操作风险理论基础 | 第10-14页 |
| 2.1 票据业务及其风险概述 | 第10-12页 |
| 2.1.1 票据业务内涵与种类 | 第10页 |
| 2.1.2 票据业务风险类型 | 第10-11页 |
| 2.1.3 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2.2 操作风险相关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 2.2.1 操作风险概念与特点 | 第12页 |
| 2.2.2 操作风险的分类 | 第12-13页 |
| 2.2.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3 票据业务操作风险分析 | 第14-20页 |
| 3.1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现状 | 第14-16页 |
| 3.1.1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3.1.2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现状 | 第15-16页 |
| 3.2 农信社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现状及特点 | 第16-17页 |
| 3.2.1 票据业务发展现状 | 第16页 |
| 3.2.2 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的特点 | 第16-17页 |
| 3.3 农村信用社票据项目处理中的风险及探究 | 第17-20页 |
| 3.3.1 农信社承兑票据项目内的风险形式 | 第17-18页 |
| 3.3.2 农信社票据贴现业务的人员操作风险 | 第18-19页 |
| 3.3.3 农信社票据贴现业务本身风险隐患 | 第19-20页 |
| 4 农信社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为例 | 第20-27页 |
| 4.1 江西省农信社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 第20-22页 |
| 4.1.1 江西省农信社票据业务框架 | 第20-21页 |
| 4.1.2 江西省农信社票据业务管理制度建设 | 第21页 |
| 4.1.3 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计量评估 | 第21-22页 |
| 4.2 江西省农信社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 4.2.1 不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 第22页 |
| 4.2.2 不科学的票据业务人员安排 | 第22-23页 |
| 4.2.3 农信社信息化进程较慢 | 第23-24页 |
| 4.2.4 票据业务操作风险识别计量难度大 | 第24页 |
| 4.3 江西省农信社形成票据业务风险的因素 | 第24-27页 |
| 4.3.1 农信社业务实施风险内在成因 | 第24-25页 |
| 4.3.2 农信社业务实施风险的外在成因 | 第25-27页 |
| 5 农信社票据业务风控管理创新方法 | 第27-40页 |
| 5.1 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 | 第27-33页 |
| 5.1.1 革新县级法人的管理体系 | 第27页 |
| 5.1.2 健全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 | 第27-29页 |
| 5.1.3 建立内控文化 | 第29-30页 |
| 5.1.4 优化部门及岗位设置 | 第30-31页 |
| 5.1.5 强化责任追究制度 | 第31-32页 |
| 5.1.6 完善内部稽核与监督 | 第32-33页 |
| 5.2 外部环境的政策建议 | 第33-34页 |
| 5.2.1 健全票据相关法律法规 | 第33页 |
| 5.2.2 加强电子汇票交易平台建设 | 第33-34页 |
| 5.2.3 积极引导票据参与主体的健康发展 | 第34页 |
| 5.3 针对具体风险的对应管理措施建议 | 第34-40页 |
| 5.3.1 票据业务操作风险计量优化 | 第34-37页 |
| 5.3.2 票据业务审查环节的风险管理 | 第37-38页 |
| 5.3.3 票据交易、保管和托管环节的风险管理 | 第38页 |
| 5.3.4 人为因素的风险管理 | 第38-39页 |
| 5.3.5 票据业务系统因素的风险管理 | 第39-40页 |
| 6 总结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