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1.1 有机胺概述 | 第13页 |
1.2 乙二胺的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1.3 乙二胺及其衍生物的物性 | 第14-15页 |
1.4 乙二胺及其衍生物的主要用途 | 第15-17页 |
1.5 国内外生产现状及市场状况分析 | 第17-21页 |
1.5.1 国内外生产现状 | 第17-20页 |
1.5.2 国内外市场分析 | 第20-21页 |
1.6 乙二胺的合成工艺概况 | 第21-29页 |
1.6.1 乙醇胺氨化法(MEA) | 第22-25页 |
1.6.2 二氯乙烷法(EDC) | 第25-27页 |
1.6.3 其他方法 | 第27页 |
1.6.4 不同生产工艺的比较 | 第27-29页 |
1.7 催化剂的概述 | 第29-31页 |
1.7.1 载体 | 第29页 |
1.7.2 氧化铝 | 第29-30页 |
1.7.3 活性组分的负载 | 第30页 |
1.7.4 沉淀法 | 第30-31页 |
1.7.5 浸渍法 | 第31页 |
1.8 课题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8.1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1.8.2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第2章 实验条件和实验过程 | 第33-43页 |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33-35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2.2 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的制备 | 第35页 |
2.3 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的表征 | 第35-36页 |
2.3.1 XRD表征测试 | 第35页 |
2.3.2 XPS表征测试 | 第35-36页 |
2.3.3 热重分析表征测试 | 第36页 |
2.3.4 N_2吸附脱附表征测试 | 第36页 |
2.3.5 SEM表征测试 | 第36页 |
2.4 乙二胺的合成 | 第36-39页 |
2.4.1 实验流程 | 第37-38页 |
2.4.2 合成路线 | 第38页 |
2.4.3 可能的副反应 | 第38-39页 |
2.5 反应产物的初步确定 | 第39-40页 |
2.5.1 产物的确定 | 第39-40页 |
2.6 产物的分析测定 | 第40-42页 |
2.6.1 产物的定性分析 | 第40-41页 |
2.6.2 产物的定量分析 | 第41页 |
2.6.3 产物的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 第41-42页 |
2.7 乙二胺选择性的计算 | 第42-43页 |
第3章 负载型单组份催化剂的制备与活性评价 | 第43-47页 |
3.1 单组份催化剂的制备 | 第43-44页 |
3.1.1 NiO/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43页 |
3.1.2 CuO/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43-44页 |
3.1.3 CoO/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页 |
3.2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44-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负载型双组份催化剂的制备、活性评价与工艺优化 | 第47-59页 |
4.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7页 |
4.1.1 负载型CoO/CuO/Al_2O_3的制备 | 第47页 |
4.1.2 负载型NiO/CuO/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47页 |
4.2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47-48页 |
4.3 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NiO/CuO/Al_2O_3的表征 | 第48-54页 |
4.3.1 XRD表征 | 第48-49页 |
4.3.2 XPS表征 | 第49-50页 |
4.3.3 TGA表征 | 第50-51页 |
4.3.4 N_2吸附脱附测试 | 第51-54页 |
4.4 催化氨化反应的工艺优化 | 第54-58页 |
4.4.1 反应温度对催化氨化反应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2 反应时间对氨化反应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3 氨醇质量比对氨化反应的影响 | 第56页 |
4.4.4 催化剂活性组分n(Ni):n(Cu)对氨化反应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5 催化剂加入量对氨化反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钴组分的掺入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 第59-65页 |
5.1 不同载体催化剂表征结果及讨论 | 第59-62页 |
5.1.1 TGA表征 | 第59-60页 |
5.1.2 XRD表征 | 第60-61页 |
5.1.3 SEM表征 | 第61-62页 |
5.2 不同催化剂转化率和选择性 | 第62-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5-67页 |
6.1 结论和创新点 | 第65页 |
6.2 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