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T液压机设计及关键部件性能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液压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3 液压机的特点及分类 | 第13-16页 |
1.3.1 液压机的分类 | 第13-14页 |
1.3.2 液压机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1.3.3 液压机的发展前景 | 第16页 |
1.4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液压机本体的设计计算 | 第18-33页 |
2.1 设计思想及本体结构形式 | 第18-20页 |
2.1.1 液压机形式的确定 | 第18-19页 |
2.1.2 120T液压机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1.3 120T液压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 第20页 |
2.2 液压机液压系统设计及选型 | 第20-29页 |
2.2.1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 第20-23页 |
2.2.2 液压机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 第23-24页 |
2.2.3 液压机主要元件的选型 | 第24-26页 |
2.2.4 液压阀块的设计计算 | 第26-29页 |
2.3 液压机主要部件的设计 | 第29-32页 |
2.3.1 液压机上横梁的设计 | 第29页 |
2.3.2 液压机活动横梁的设计 | 第29-30页 |
2.3.3 液压机下横梁的设计 | 第30-31页 |
2.3.4 液压机导杆导套设计 | 第31-32页 |
2.3.5 液压机本体设计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液压机本体的有限元分析 | 第33-41页 |
3.1 ANSYS软件简介 | 第33-34页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3.2.1 结构模型的简化 | 第34页 |
3.2.2 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2.3 有限元的参数设置 | 第35-36页 |
3.3 液压机本体有限元分析 | 第36-40页 |
3.3.1 液压机机身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3.3.2 液压机机身结构的改进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液压机本体的模态分析 | 第41-48页 |
4.1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41-42页 |
4.1.1 模态分析的概念和目的 | 第41页 |
4.1.2 模态分析的理论 | 第41-42页 |
4.2 模态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42-43页 |
4.3 液压机机架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 第43-46页 |
4.3.1 模型边界条件的建立 | 第43页 |
4.3.2 计算频率的确定 | 第43页 |
4.3.3 模态分析结果 | 第43-46页 |
4.4 模态分析的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液压机液压系统关键部件的仿真 | 第48-71页 |
5.1 AMEsim软件简介 | 第48-49页 |
5.2 电磁换向阀工作油口压力特性分析 | 第49-55页 |
5.2.1 电磁换向阀模型建立 | 第49-52页 |
5.2.2 电磁换向阀仿真分析 | 第52-55页 |
5.3 液压变量泵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5-63页 |
5.3.1 恒压变量泵仿真模型建立 | 第55-58页 |
5.3.2 恒功率变量泵仿真模型建立 | 第58-61页 |
5.3.3 定级变量泵仿真模型建立 | 第61-63页 |
5.4 动力元件节能选择仿真分析 | 第63-70页 |
5.4.1 液压机液压系统的建立 | 第63-69页 |
5.4.2 节能方案仿真分析 | 第69-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液压机系统动力元件特性分析实验 | 第71-77页 |
6.1 换向阀工作油口压力特性实验 | 第71-73页 |
6.1.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71-72页 |
6.1.2 实验原理图 | 第72页 |
6.1.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2-73页 |
6.2 动力元件特性分析实验 | 第73-76页 |
6.2.1 实验方案设计 | 第73-74页 |
6.2.2 实验原理图 | 第74页 |
6.2.3 实验步骤 | 第74页 |
6.2.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