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3-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15-17页 |
1.2.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1.2.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6-17页 |
1.3 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关键点 | 第17-18页 |
1.3.1 课题研究的重点 | 第17-18页 |
1.3.2 课题研究的关键点 | 第18页 |
1.4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2.1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2.1.1 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 | 第19-20页 |
2.1.2 巴班斯基的“发生联系”理论 | 第20-21页 |
2.1.3 布卢姆(B.S.Bloom)“掌握学习”理论 | 第21页 |
2.1.4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1-22页 |
2.1.5 克拉申的输入输出说 | 第22页 |
2.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22-26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设想 | 第26-44页 |
3.1 实验主体的分层同,“把脉确诊”(为主),不同层次间“穿插分组”(为辅) | 第26-27页 |
3.1.1 学生分层的基本原则 | 第26页 |
3.1.2 “穿插分组”的意义及表现形式“师徒结对” | 第26-27页 |
3.2 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的分层,“对症下药” | 第27-28页 |
3.3 英语阅读课的分层教学 | 第28-37页 |
3.3.1 预习任务的分层设计 | 第29页 |
3.3.2 阅读前导入的分层设计 | 第29-30页 |
3.3.3 阅读中教学环节的分层设计 | 第30-33页 |
3.3.4 阅读后任务活动的分层设计 | 第33-34页 |
3.3.5 英语阅读课分层教学的课例呈现 | 第34-37页 |
3.4 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的分层 | 第37-41页 |
3.4.1 推荐阅读材料的分层 | 第37-38页 |
3.4.2 阅读积累本要求的分层 | 第38-39页 |
3.4.3 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的个案呈现 | 第39-41页 |
3.5 评价体系的分层 | 第41-44页 |
3.5.1 多元的评价手段 | 第41-42页 |
3.5.2 分层的评价体系 | 第42-44页 |
第四章 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 第44-49页 |
4.1 实验材料及实验对象 | 第44-46页 |
4.1.1 实验教材 | 第44-45页 |
4.1.2 实验测试卷和调查问卷 | 第45-46页 |
4.1.3 实验对象 | 第4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4.3 实验步驟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第49-65页 |
5.1 实验前后英语阅读兴趣、习惯、方式等变化的分析 | 第49-52页 |
5.2 实验前后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变化的分析 | 第52-61页 |
5.2.1 实验前后每个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变化的分析 | 第52-55页 |
5.2.2 实验前后班级整体英语阅读成绩变化的分析 | 第55-61页 |
5.3 实验前后对有关英语阅读策略的分析 | 第61-62页 |
5.4 实验当中各层次学生的动态调整情况的统计 | 第62-64页 |
5.5 实验后学生对于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看法的分析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71页 |
6.1 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实践效果 | 第65-67页 |
6.2 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67-68页 |
6.3 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应用辅助机制 | 第68-71页 |
6.3.1 把“组长--师傅”双重负责制做成长效机制 | 第68页 |
6.3.2 建立微信(WeChat)交流平台--分享学生的点滴进步 | 第68-70页 |
6.3.3 班级里建立英文图书资料库和电子存储分享库,设立管理员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