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目标 | 第11-12页 |
四、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第12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六、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4-46页 |
第一节 决策问题的研究界定 | 第14-16页 |
一、决策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 第14-15页 |
二、经济学中决策问题的分类 | 第15页 |
三、风险决策和投资组合理论的关系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预期效用理论、悖论问题及其经济学解释 | 第16-24页 |
一、预期效用理论的演进及发展 | 第16-17页 |
二、违反预期效用理论的经验证据 | 第17-20页 |
三、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对于预期效用理论的批评和改进 | 第20-24页 |
第三节 心理学中的情绪决策理论 | 第24-35页 |
一、情绪的概念及分类 | 第25-26页 |
二、即时情绪决策理论 | 第26-29页 |
三、预期情绪决策理论 | 第29-35页 |
第四节 投资组合理论及其演进 | 第35-41页 |
一、均值方差模型 | 第35-37页 |
二、安全优先组合模型 | 第37-38页 |
三、行为资产组合理论 | 第38-39页 |
四、失望组合模型 | 第39-41页 |
五、各种投资组合理论的比较评述 | 第41页 |
第五节 行为金融学对于情绪的探索 | 第41-44页 |
一、行为金融学对于即时情绪的认知及实证分析 | 第41-42页 |
二、情绪与市场波动的关系 | 第42页 |
三、情绪代理变量的构建 | 第42-44页 |
四、行为金融学对于情绪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二章 修正的预期情绪风险决策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 | 第46-72页 |
第一节 预期情绪决策理论的修正 | 第46-50页 |
一、基本假设 | 第46-47页 |
二、基于预期情绪动机观的修正的后悔理论 | 第47-49页 |
三、基于预期情绪动机的风险决策模型 | 第49-50页 |
第二节 修正后的预期情绪决策模型对于实验数据的解释 | 第50-55页 |
一、修正后的理论对于经典实验数据的解释 | 第50-52页 |
二、环境对于情绪动机影响的实验证据 | 第52-54页 |
三、修正的后悔理论在经济决策问题中的应用前景 | 第54-55页 |
第三节 预期情绪对于投资组合的影响分析 | 第55-64页 |
一、预期情绪组合模型 | 第55-60页 |
二、情绪组合模型的理论含义 | 第60-64页 |
第四节 预期情绪组合模型的算例 | 第64-70页 |
一、样本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 第64-65页 |
二、计算结果 | 第65-70页 |
三、主要结论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三章 即时情绪对于风险决策和投资组合的影响分析 | 第72-96页 |
第一节 即时情绪的传播及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 第72-75页 |
一、即时情绪影响风险决策的机理 | 第73-74页 |
二、即时情绪传播的主要方法 | 第74页 |
三、即时情绪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 第74-75页 |
第二节 即时情绪影响风险决策的案例分析 | 第75-82页 |
一、“资产重组概念”的形成(案例一) | 第75-79页 |
二、“券商参股概念”的失败(案例二) | 第79-82页 |
第三节 基于即时情绪的正反馈投资假说 | 第82-89页 |
一、证券市场中的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 | 第82-83页 |
二、即时情绪影响投资组合的基本原理 | 第83-89页 |
第四节 正反馈投资假说的实证检验 | 第89-94页 |
一、检验假设 | 第89页 |
二、实证方案设计 | 第89-90页 |
三、实证检验的主要结论 | 第90-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四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96-100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96-97页 |
二、展望及不足 | 第97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97-99页 |
一、正确引导投资者的投资动机 | 第98页 |
二、对投资者群体的一致性预期进行管理 | 第98页 |
三、培育市场公信组织 | 第98-99页 |
四、严格监管投机行为,强化基本面投资理念 | 第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后记 | 第106-107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情况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