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聚氨酯弹性体的简介 | 第14页 |
1.2 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特点及发展 | 第14-18页 |
1.2.1 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特点 | 第14-16页 |
1.2.1.1 聚氨酯弹性体的优点 | 第15页 |
1.2.1.2 聚氨酯弹性体的缺点 | 第15-16页 |
1.2.2 聚氨酯弹性体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1.2.2.1 聚氨酯弹性体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2.2.2 影响聚氨酯弹性体发展的因素 | 第17-18页 |
1.3 聚氨酯弹性体的加工方法及改性 | 第18-20页 |
1.3.1 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加工方法 | 第18-19页 |
1.3.2 聚氨酯弹性体的改性 | 第19-20页 |
1.3.2.1 化学改性 | 第19页 |
1.3.2.2 物理改性 | 第19-20页 |
1.4 空心微球简介 | 第20-22页 |
1.4.1 空心微球形态结构、特点及分类 | 第20页 |
1.4.2 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4.3 空心微球的应用领域 | 第21页 |
1.4.4 空心微球的前景展望 | 第21-22页 |
1.5 高介电常数无机填料简介及表面改性 | 第22-23页 |
1.5.1 常用无机填料的介电常数 | 第22页 |
1.5.2 无机填料的表面改性 | 第22-23页 |
1.6 聚氨酯制品的分析和测试 | 第23-24页 |
1.6.1 聚氨酯原料的化学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1.6.2 聚氨酯的仪器分析方法 | 第24页 |
1.7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MDI体系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研究 | 第26-35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2.2.1 实验涉及的原料及助剂 | 第26-27页 |
2.2.2 实验所用仪器及设备 | 第27页 |
2.2.3 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 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2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2.4.1 多元醇种类及配比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28-30页 |
2.4.1.1 多元醇种类及配比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2.4.1.2 多元醇种类及配比对聚氨酯弹性体电阻率的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2 扩链剂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2.1 扩链剂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0页 |
2.4.2.2 扩链剂并用对聚氨酯弹性体电阻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2.4.3 游离异氰酸根含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2.4.3.1 游离异氰酸根含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2.4.3.2 游离异氰酸根含量对聚氨酯弹性体电阻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4 异氰酸酯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2.4.4.1 异氰酸酯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3页 |
2.4.4.2 异氰酸酯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电阻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玻璃空心微球对MDI体系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35-45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3.2.1 实验原料及助剂 | 第35-36页 |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6页 |
3.2.3 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 第36-37页 |
3.3 测试与表征 | 第37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3.4.1 空心玻璃微球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37-41页 |
3.4.1.1 空心玻璃微球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1.2 空心玻璃微球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电阻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1.3 空心玻璃微球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3.4.2 空心玻璃微球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2.1 空心玻璃微球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2.2 S60的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有机空心微球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45-58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4.2.1 实验原料及助剂 | 第46页 |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6-47页 |
4.2.3 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 第47页 |
4.3 测试与表征 | 第4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4.4.1 有机空心微球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4.4.1.1 有机空心微球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8页 |
4.4.1.2 有机空心微球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电阻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1.3 有机空心微球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1.4 不同有机空心微球在聚氨酯弹性体体系中的分散 | 第50-51页 |
4.4.2 有机微球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2.1 有机微球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2.2 微球加入量对聚氨酯弹性体电阻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2.3 微球加入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53页 |
4.4.3 有机微球和玻璃微球的并用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53-56页 |
4.4.3.1 有机微球和玻璃微球的并用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4页 |
4.4.3.2 有机微球和玻璃微球并用对聚氨酯弹性体电阻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3.3 有机微球和玻璃微球并用对聚氨酯弹性体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无机填料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58-75页 |
5.1 引言 | 第58-5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5.2.1 实验原料及助剂 | 第59页 |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9-60页 |
5.3 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 第60-61页 |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1-73页 |
5.4.1 无机填料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 第61-63页 |
5.4.1.1 无机填料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1页 |
5.4.1.2 无机填料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电阻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5.4.1.3 有机填料种类聚氨酯弹性体/微球复合材料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5.4.1.4 无机填料在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中的分散 | 第63页 |
5.4.2 无机填料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有机微球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5.4.2.1 无机填料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微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5.4.2.2 无机填料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有机微球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影响 | 第64页 |
5.4.2.3 无机填料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有机微球复合材料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5.4.3 触变剂的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5.4.3.1 触变剂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66页 |
5.4.3.2 触变剂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5.4.4 无机填料表面改性剂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7-71页 |
5.4.4.1 无机填料表面改性剂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8页 |
5.4.4.2 表面改性剂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5.4.4.3 无机填料表面改性剂种类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69页 |
5.4.4.4 无机填料表面改性剂种类对硫酸钡在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中分散的影响 | 第69-70页 |
5.4.4.5 无机填料表面改性剂种类对填料成分的影响 | 第70-71页 |
5.4.5 无机填料表面改性剂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5.4.5.1 无机填料表面改性剂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5.4.5.2 无机填料表面改性剂用量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影响 | 第72页 |
5.4.6 无机填料表面改性时间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5.4.6.1 无机填料表面改性时间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5.4.6.2 无机填料表面改性时间对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电阻率的影响 | 第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