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0-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 | 第13-19页 |
第一节 不动产冒名处分行为的实务争议 | 第13-14页 |
一、案例一 | 第13-14页 |
二、案例二 | 第14页 |
第二节 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的界定与法律范畴 | 第14-17页 |
一、冒名处分是使用他人名义实施法律行为的类型之一 | 第14-15页 |
二、冒名处分不动产交易中的主体 | 第15-16页 |
三、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冒名处分不动产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一、类推适用无权处分抑或无权代理制度的选择 | 第17-18页 |
二、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适用相关法律制度的情形 | 第18页 |
三、冒名处分不动产交易的法律效果及民事责任承担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适用的相关法律制度比较 | 第19-28页 |
第一节 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冒名处分不动产的可能性探讨 | 第19-21页 |
一、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与无权处分的联系与区别 | 第19-20页 |
二、善意取得制度的基础应为不动产登记具有公信力 | 第20-21页 |
三、善意取得中合同应为有效合同 | 第21页 |
第二节 代理制度适用于冒名处分不动产的可能性探讨 | 第21-23页 |
一、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与无权代理的联系与区别 | 第21-22页 |
二、无权代理制度中的可归责性 | 第22-23页 |
三、代理制度考察第三人对代理权的信赖 | 第23页 |
第三节 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适用法律制度的选择 | 第23-28页 |
一、冒名处分不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 第24-25页 |
二、冒名处分不动产类推适用无权代理制度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适用无权代理制度的情形 | 第28-35页 |
第一节 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类推适用表见代理 | 第28-31页 |
一、被冒名人具有一定可归责性 | 第28-29页 |
二、存在使第三人有合理理由相信的权利外观 | 第29-30页 |
三、案例情形解析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冒名处分不动产行为类推适用狭义无权代理 | 第31-32页 |
一、被冒名人不可归责且第三人合理信赖权利外观 | 第31页 |
二、被冒名人不可归责且第三人不具有合理信赖 | 第31页 |
三、案例情形解析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比较过失强弱的中间地带 | 第32-35页 |
一、被冒名人可归责且第三人无合理信赖 | 第32-33页 |
二、案例情形解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冒名处分不动产交易的法律效果及民事责任承担 | 第35-45页 |
第一节 类推适用表见代理的法律效果及责任承担 | 第35-36页 |
一、冒名处分不动产的行为发生合同效力及物权变动效力 | 第35页 |
二、被冒名人可以要求冒名人赔偿损失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类推适用狭义无权代理的法律效果及责任承担 | 第36-37页 |
一、被冒名人可选择追认抑或不追认 | 第36页 |
二、第三人可以要求冒名人返还财产及赔偿损失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可能的救济途径:不动产登记机构的民事赔偿责任 | 第37-45页 |
一、不动产登记机构的审查义务 | 第38-40页 |
二、不动产登记机构民事责任的类型化 | 第40-43页 |
三、不动产登记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后的追偿制度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