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第9-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9页 |
1.2.2 论文结构 | 第9-11页 |
2 国内外公司内贸易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2.1 公司内贸易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2.1.1 Grossman and Helpman(2003)模型 | 第11-12页 |
2.1.2 Antras and Helpman(2004)模型 | 第12页 |
2.1.3 Antras模型 | 第12-13页 |
2.2 公司内贸易的实证基础 | 第13-17页 |
2.2.1 宏观层面 | 第13-15页 |
2.2.2 中观层面 | 第15-17页 |
2.2.3 微观层面 | 第17页 |
2.3 国际价值链和公司内贸易 | 第17-18页 |
2.4 公司内贸易对国际贸易环境和贸易政策的影响 | 第18-19页 |
3 公司内贸易的特征分析 | 第19-30页 |
3.1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3.1.1 跨国公司内涵 | 第19页 |
3.1.2 公司内贸易定义 | 第19-21页 |
3.2 公司内贸易的特点 | 第21-23页 |
3.2.1 公司内贸易的国家特点 | 第21页 |
3.2.2 公司内贸易的产业特点 | 第21-23页 |
3.2.3 公司内贸易的产品特点 | 第23页 |
3.3 公司内贸易的现状分析 | 第23-30页 |
3.3.1 公司内贸易的发展 | 第23-25页 |
3.3.2 中美制造业公司内贸易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4 公司内贸易的动因分析 | 第30-34页 |
4.1 克服市场外部性 | 第30-31页 |
4.2 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 第31页 |
4.3 利润转移、避税 | 第31-32页 |
4.4 降低成本 | 第32页 |
4.5 战略性投资,获得长期动态收益 | 第32-34页 |
5 中美公司内贸易实证分析 | 第34-44页 |
5.1 数据采集 | 第34页 |
5.2 中美公司内贸易总规模实证分析 | 第34-38页 |
5.2.1 变量选取 | 第34-35页 |
5.2.2 中美公司内贸易回归分析 | 第35-38页 |
5.3 中美公司内贸出口回归分析 | 第38-40页 |
5.3.1 变量选取 | 第38页 |
5.3.2 中美公司内贸出口回归分析 | 第38-40页 |
5.4 中美公司内贸进口回归分析 | 第40-42页 |
5.4.1 变量选取 | 第40页 |
5.4.2 中美公司内贸进口回归分析 | 第40-42页 |
5.5 中美制造业公司内贸易实证分析 | 第42-44页 |
5.5.1 相关性检验 | 第42-43页 |
5.5.2 固定效应模型检验 | 第43-44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工作和获得的学术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