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安全技术论文

大窑湾站安全风险评价与应急资源调配问题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3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5-19页
    1.3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第19-20页
        1.3.1 本文研究目的第19页
        1.3.2 本文创新点第19-20页
    1.4 论文结构与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相关理论知识概述第22-32页
    2.1 铁路安全管理理论综述第22-25页
        2.1.1 铁路安全管理第22-23页
        2.1.2 铁路危机管理第23-24页
        2.1.3 铁路风险管理第24-25页
    2.2 铁路安全相关技术综述第25-26页
    2.3 铁路应急预案管理第26-28页
    2.4 铁路货运作业流程第28-31页
        2.4.1 危险货物作业流程第28-29页
        2.4.2 集装箱货物作业流程第29-30页
        2.4.3 零担货物作业流程第30-31页
        2.4.4 货运检查作业流程第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铁路站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评价模型第32-52页
    3.1 大窑湾站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2-35页
        3.1.1 大窑湾站安全管理现状第32-34页
        3.1.2 大窑湾站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3.2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35-36页
        3.2.1 货运站货物作业安全影响因素体系分析第35-36页
        3.2.2 评价模型的选择第36页
    3.3 数据的权重修正第36-41页
        3.3.1 权重修正依据第36-39页
        3.3.2 加权正规化修正第39页
        3.3.3 灰色关联法修正第39-41页
    3.4 评价模型的建立第41-45页
    3.5 评价模型的应用实例第45-50页
        3.5.1 指标数据的采集与模糊关系矩阵第45-46页
        3.5.2 权重的计算第46-47页
        3.5.3 权重的修正第47-49页
        3.5.4 模糊综合评价第49-50页
    3.6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4章 大窑湾站安全管理资源调配优化第52-64页
    4.1 问题描述第52-54页
    4.2 数学模型第54-57页
        4.2.1 模型假设第54-55页
        4.2.2 模型建立第55-57页
    4.3 模型求解第57-63页
        4.3.1 群体模拟退火算法流程第57-58页
        4.3.2 个体的表示第58-59页
        4.3.3 初始群体生成规则第59-60页
        4.3.4 新群体产生策略第60-61页
        4.3.5 适应度评价及算法终止条件第61页
        4.3.6 求解结果第61-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大窑湾站安全管理对策第64-68页
    5.1 树立人员的责任与安全意识第64-66页
    5.2 加大科技投入第66-67页
    5.3 实行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67-6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咪唑盐(聚)离子液体抗菌材料的结构与抗菌性能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强化昆山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研究--基于政府监管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