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2-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4-17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6页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综合评价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一、研究内容第17-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19页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第19-20页
        一、本文可能的创新点第19页
        二、本文的不足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0-38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20-24页
        一、水资源第20-22页
        二、水资源利用效率第22-23页
        三、经济增长第23-24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24-29页
        一、经济增长理论第24-27页
        二、脱钩理论第27页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7-28页
        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8-29页
    第三节 水资源利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第29-36页
        一、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的内在互动机制分析第29-33页
        二、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增长的内在互动机制模型分析第33-36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特征分析第38-49页
    第一节 安徽省淮河流域区域地理概况第38页
        一、自然环境概况第38页
        二、水文气象概况第38页
        三、社会经济概况第38页
    第二节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第38-41页
        一、整体水资源利用现状第38-40页
        二、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第40-41页
    第三节 安徽省淮河流域经济增长现状分析第41-43页
        一、整体经济增长现状第41-42页
        二、各地区经济增长现状第42-43页
    第四节 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现状分析第43-48页
        一、水资源使用量与经济增长的现状第43-44页
        二、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的现状第44-48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使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第49-55页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第49-50页
        一、数据来源第49页
        二、指标选取第49-50页
    第二节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使用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第50-53页
        一、模型的选取第50-51页
        二、筛选模型第51-52页
        三、回归结果分析第52-53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第55-61页
    第一节 建立Hansen门槛模型第55-56页
        一、Hansen门槛模型介绍第55页
        二、变量与数据说明第55-56页
    第二节 水资源利用效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回归分析第56-60页
        一、门槛效应检验第56页
        二、门槛估计值和区域划分第56-58页
        三、门槛模型回归结果及其分析第58-60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第61-69页
    第一节 脱钩模型的选择与构建第61-63页
        一、脱钩模型的介绍第61-62页
        二、构建Tapio弹性分析模型第62-63页
    第二节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分析第63-67页
        一、整体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分析第63-64页
        二、各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分析第64-67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第69-74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69-70页
    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70-72页
        一、改进农业用水技术第70页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第70-71页
        三、加快技术创新第71页
        四、推动水循环经济发展第71-72页
    第三节 研究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致谢第80-81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价值链贸易与伙伴国经济周期联动性的理论与实证
下一篇:株硬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