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之宜,殊途同归--民艺本元造物观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启示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9页 |
第一章 基于本元文化的民艺造物思想 | 第9-14页 |
1.1 本元文化梗概 | 第9-10页 |
1.1.1 “母体型文化”—本元文化的提出 | 第9页 |
1.1.2 基于造物的本元文化特点 | 第9-10页 |
1.2 民艺的本元文化性 | 第10-11页 |
1.2.1 民艺之简述 | 第10页 |
1.2.2 民艺的本元文化性 | 第10-11页 |
1.3 民艺的本元造物观 | 第11-14页 |
1.3.1 实践中的创造传承 | 第11页 |
1.3.2 以智慧造物的民间造物观念 | 第11-12页 |
1.3.3 民艺造物思想的特性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民艺本元造物观与现代包装设计的契合 | 第14-25页 |
2.1 回归本元,两者观念的内在一致性 | 第14-15页 |
2.1.1 以人为本,服务生活 | 第14页 |
2.1.2 形式与审美的统一 | 第14页 |
2.1.3 与技术亦步亦趋,以促发展 | 第14-15页 |
2.2 民艺本元造物观念物化的特征 | 第15-19页 |
2.2.1 善于利用自然材料 | 第15-16页 |
2.2.2 顺应材料特性的工艺 | 第16-17页 |
2.2.3 巧而得体的结构设计 | 第17-18页 |
2.2.4 朴素之美的装饰 | 第18-19页 |
2.3 民艺本元造物观在现代包装设计趋向上的体现 | 第19-23页 |
2.3.1 人性化设计趋势上的体现 | 第21页 |
2.3.2 生态化设计趋势上的体现 | 第21-22页 |
2.3.3 现代包装文化性上的体现 | 第22-23页 |
2.4 民艺本元造物观作用于现代包装设计 | 第23-25页 |
2.4.1 造物和谐的整体设计思维 | 第23页 |
2.4.2 人性关怀的作用 | 第23-24页 |
2.4.3 对包装文化性的作用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民艺本元造物观的现代包装设计方法探究 | 第25-43页 |
3.1 可持续发展材料的选择应用 | 第25-27页 |
3.1.1 因地制宜,自然材料的合理运用 | 第25-26页 |
3.1.2 选用可循环的材料 | 第26-27页 |
3.1.3 注重新型生态材料的研发使用 | 第27页 |
3.1.4 致用节用,避免浪费 | 第27页 |
3.2 合目的性的结构设计 | 第27-33页 |
3.2.1 简洁适用的结构设计 | 第28-29页 |
3.2.2 关注消费者使用体验的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3.2.3 满足生态目的的结构设计 | 第30-31页 |
3.2.4 合理优美的造型表现 | 第31-33页 |
3.3 民艺视觉元素的提取运用 | 第33-38页 |
3.3.1 图案的提取图形化 | 第33-34页 |
3.3.2 色彩的运用 | 第34-35页 |
3.3.3 文字的编排运用 | 第35-37页 |
3.3.4 版面形式的精神气质塑造 | 第37-38页 |
3.4 手工艺在现代包装设计的价值转化 | 第38-40页 |
3.4.1 创造偶发性带来的创新设计 | 第39页 |
3.4.2 个性化的包装设计 | 第39-40页 |
3.4.3 技艺追求的精神价值转化 | 第40页 |
3.5 本土包装设计的品牌构建 | 第40-43页 |
第四章 民艺造物观推动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 | 第43-44页 |
4.1 推动现代包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 第43页 |
4.2 有利于现代包装本土化设计的发展 | 第43页 |
4.3 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