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AP1000核电技术 | 第9-10页 |
1.2.2 故障树分析法及发展 | 第10-11页 |
1.2.3 专家系统方法及发展 | 第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系统整体设计及应用价值 | 第13-17页 |
2.1 系统整体设计 | 第13-14页 |
2.2 动态分析方法研究 | 第14-16页 |
2.2.1 动态故障树分析法 | 第14页 |
2.2.2 马尔可夫模型 | 第14-15页 |
2.2.3 动态流程图(DFM) | 第15页 |
2.2.4 贝叶斯网络 | 第15页 |
2.2.5 Petri网络 | 第15-16页 |
2.3 本课题应用价值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故障树分析法 | 第17-31页 |
3.1 故障树分析过程 | 第17-18页 |
3.2 部件失效模型 | 第18-21页 |
3.3 静态故障树分析法 | 第21-24页 |
3.3.1 静态故障树常用事件和逻辑门 | 第21-22页 |
3.3.2 静态故障树定性分析 | 第22-24页 |
3.3.3 静态故障树定量分析 | 第24页 |
3.4 动态故障树分析法 | 第24-29页 |
3.4.1 动态故障树常用逻辑门 | 第24-25页 |
3.4.2 马尔可夫模型 | 第25-26页 |
3.4.3 典型动态逻辑门的马尔可夫模型 | 第26-27页 |
3.4.4 求解马尔可夫模型 | 第27-28页 |
3.4.5 模块法求解动态故障树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AP1000安全分析与故障建模 | 第31-50页 |
4.1 AP1000安全性分析 | 第31-35页 |
4.1.1 反应堆压力容器 | 第32-33页 |
4.1.2 蒸汽发生器 | 第33-34页 |
4.1.3 反应堆冷却剂泵 | 第34页 |
4.1.4 稳压器 | 第34-35页 |
4.2 AP1000大破口失水事故分析 | 第35-37页 |
4.3 专设安全功能失效故障树建模 | 第37-45页 |
4.3.1 非能动安全注射系统 | 第37-41页 |
4.3.2 自动卸压系统 | 第41-42页 |
4.3.3 安全壳隔离系统 | 第42-43页 |
4.3.4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 第43-45页 |
4.4 AP1000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45-49页 |
4.4.1 AP1000数字化仪表控制系统整体概述 | 第45-46页 |
4.4.2 AP1000专设安全控制系统 | 第46-48页 |
4.4.3 典型保护逻辑失效建模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故障树分析及软件实现 | 第50-60页 |
5.1 故障树模型分析 | 第50-53页 |
5.1.1 静态故障树分析 | 第50-51页 |
5.1.2 动态故障树定量分析 | 第51-53页 |
5.2 故障树建模软件开发 | 第53-59页 |
5.2.1 故障树模块库开发 | 第53-56页 |
5.2.2 故障树建模平台开发 | 第56-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基于规则推理的决策支持系统 | 第60-72页 |
6.1 决策支持系统整体结构 | 第60页 |
6.2 计算机化规程开发 | 第60-66页 |
6.2.1 计算机化规程结构 | 第61-62页 |
6.2.2 计算机化规程维护 | 第62-64页 |
6.2.3 计算机化规程软件实现 | 第64-66页 |
6.3 故障树模型界面开发 | 第66-68页 |
6.3.1 故障树模型整体架构 | 第66-67页 |
6.3.2 故障树模型前端界面 | 第67-68页 |
6.4 基于规则的推理机 | 第68-71页 |
6.4.1 内嵌参数计算机化规程 | 第69页 |
6.4.2 报警功能设计 | 第69页 |
6.4.3 计算机化规程与故障树模型的关联 | 第69-70页 |
6.4.4 故障树模型关联监测界面 | 第70-7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2页 |
7.2 后续研究工作及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与专利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