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7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文章结构 | 第15-16页 |
1.4 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TCP/IP 协议栈 | 第17-24页 |
2.1 TCP/IP 协议族 | 第17-23页 |
2.1.1 IP 协议(网际协议) | 第18-19页 |
2.1.2 UDP 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 | 第19-20页 |
2.1.3 TCP 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 第20-21页 |
2.1.4 ICMP 协议(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 | 第21-22页 |
2.1.5 IGMP 协议(Internet 组管理协议) | 第22-23页 |
2.1.6 ARP(地址解析协议) | 第23页 |
2.1.7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 第23页 |
2.1.8 应用层协议 | 第23页 |
2.2 小节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协议处理器构架设计 | 第24-29页 |
3.1 系统架构图 | 第24-25页 |
3.2 AHB 总线介绍及其在 IPPU 中的实现 | 第25-27页 |
3.3 TCP 协议模块 | 第27-28页 |
3.4 小节 | 第28-29页 |
第四章 TCP 协议中的定时机制设计与实现 | 第29-61页 |
4.1 TCP 协议中的定时机制 | 第29-39页 |
4.1.1 TCP 协议状态图 | 第29-30页 |
4.1.2 连接建立与连接关闭 | 第30-33页 |
4.1.3 确认和超时重传 | 第33-34页 |
4.1.4 流量控制 | 第34-35页 |
4.1.5 拥塞控制 | 第35-37页 |
4.1.6 零窗口探测 | 第37-38页 |
4.1.7 保活机制 | 第38-39页 |
4.2 TCP 协议中的定时器 | 第39-45页 |
4.2.1 重传定时器 | 第39-40页 |
4.2.2 延时ACK 定时器 | 第40-42页 |
4.2.3 坚持定时器 | 第42-43页 |
4.2.4 连接建立定时器 | 第43页 |
4.2.5 保活定时器 | 第43-44页 |
4.2.6 FIN_WAIT_2 定时器 | 第44页 |
4.2.7 2MSL 定时器 | 第44页 |
4.2.8 RTT 定时器 | 第44页 |
4.2.9 定时器总结 | 第44-45页 |
4.3 TCP 协议定时器硬件实现 | 第45-60页 |
4.3.1 定时器模块结构设计 | 第46-50页 |
4.3.2 SRAM 设计 | 第50-51页 |
4.3.3 FIFO 设计 | 第51-52页 |
4.3.4 TCU 设计 | 第52-60页 |
4.4 小节 | 第60-61页 |
第五章 TCP 协议的多连接管理 | 第61-77页 |
5.1 连接切换控制器架构设计 | 第61-69页 |
5.1.1 与 Socket 和 IP 层的通信方式 | 第61-63页 |
5.1.2 模块划分及外部接口 | 第63-66页 |
5.1.3 CSC 处理流程及内部模块图 | 第66-69页 |
5.2 CSC 子模块详细设计 | 第69-75页 |
5.2.1 Csc_Desc 设计 | 第69-70页 |
5.2.2 Csc_tme 设计 | 第70-71页 |
5.2.3 Csc_dqt 设计 | 第71-72页 |
5.2.4 Csc_tmg 设计 | 第72-73页 |
5.2.5 Csc_tcb 设计 | 第73页 |
5.2.6 Csc_ccu 设计 | 第73-75页 |
5.3 TCPM 的性能分析 | 第75-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