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1.1 引言 | 第7-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8-9页 |
| 1.3 本课题的意义和主要的工作 | 第9-11页 |
| 第二章 核电厂反应堆温度控制和保护简介 | 第11-16页 |
| 2.1 一回路平均温度的控制范围和意图 | 第11-12页 |
| 2.2 棒控系统简介 | 第12-13页 |
| 2.3 旁排系统简介 | 第13-14页 |
| 2.4 平均温度保护系统简介 | 第14-16页 |
| 第三章 各模型的建立 | 第16-52页 |
| 3.1 基于点堆的反应堆中子动力学模型 | 第16-18页 |
| 3.2 氙毒的反应性计算模型 | 第18-20页 |
| 3.3 堆芯热传导和传输模型 | 第20-25页 |
| 3.4 蒸汽发生器的热传输模型 | 第25-30页 |
| 3.5 棒控系统模型 | 第30-37页 |
| 3.6 超温超功率⊿T 保护系统模型 | 第37-39页 |
| 3.7 C22 过冷保护模型 | 第39-40页 |
| 3.8 蒸汽旁排模型 | 第40-49页 |
| 3.9 堆芯衰变热的计算 | 第49-52页 |
| 第四章 基于MATLAB 的仿真运行和调试 | 第52-74页 |
| 4.1 MATLAB 语言及仿真软件包SIMULINK 简介 | 第52-54页 |
| 4.2 仿真参数的设置与仿真解法的选择 | 第54页 |
| 4.3 基于点堆模型的反应堆中子动力学子系统 | 第54-57页 |
| 4.4 氙毒计算子系统 | 第57-59页 |
| 4.5 堆芯温度和反应堆平均温度计算子系统 | 第59-62页 |
| 4.6 棒控系统计算子系统 | 第62-66页 |
| 4.7 蒸汽发生器流量压力和传热量计算子系统 | 第66-68页 |
| 4.8 超温超功率△T 保护的实现 | 第68-70页 |
| 4.9 C22 保护的实现 | 第70-71页 |
| 4.10 堆芯衰变热计算子系统 | 第71-73页 |
| 4.11 RUNBACK 的实现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核电厂某些工况下的温度变化响应及模型的测试 | 第74-88页 |
| 5.1 反应堆停堆时的温度响应及系统测试 | 第75-80页 |
| 5.2 真空恶化下平均温度和各相关参数变化 | 第80-83页 |
| 5.3 汽机停机反应堆不停堆情况下各参数的变化 | 第83-84页 |
| 5.4 由于一回路平均温度低飘导致误发C22 实例分析 | 第84-88页 |
| 第六章 模型的实践意义及测试 | 第88-98页 |
| 6.1 一回路平均温度表故障 | 第88-93页 |
| 6.2 代表汽机负荷的冲动室压力表故障 | 第93-98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98-101页 |
| 7.1 对各个物理过程的仿真 | 第98-99页 |
| 7.2 对各个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99页 |
| 7.3 本文的价值 | 第99页 |
| 7.4 对核电厂仿真的展望 | 第99-101页 |
| 第八章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 第九章 致谢 | 第103-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