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概况论文

英国“普职融合”的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研究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绪论第14-34页
    一、研究缘起第14-21页
        (一)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的共同价值追求第14-17页
        (二)推行资格证书制度是英国落实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第17-18页
        (三)“普职融合”的资格证书框架体系是英国证书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第18-19页
        (四)英国资格证书框架体系可为我国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提供参考第19-21页
    二、文献综述第21-28页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1-27页
        (二)对已有研究的评价第27-28页
    三、概念界定第28-31页
        (一)资格证书(Qualification)第28-29页
        (二)外部资格证书(External qualification)第29页
        (三)资格证书框架体系(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第29-30页
        (四)普职融合(Unification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第30-31页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31-34页
        (一)研究思路第31-32页
        (二)研究方法第32-34页
第一章 英国“普职融合”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背景、历程及理论基础第34-44页
    一、资格证书框架体系“普职融合”的时代背景第34-39页
        (一)普职融合发展的国内背景第34-37页
        (二)普职融合发展的国际背景第37-39页
    二、资格证书框架体系“普职融合”的发展历程第39-41页
        (一)萌芽阶段(1986-1999 年):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39-40页
        (二)形成阶段(2000-2007 年):推行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第40页
        (三)成熟阶段(2008 年-至今):推行资格与学分框架体系第40-41页
    三、资格证书框架体系“普职融合”的理论基础第41-44页
        (一)终身教育理论(Lifelong Education)第41-42页
        (二)新职业主义理论(New Vocationalism)第42-43页
        (三)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第43-44页
第二章 英国“普职融合”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管理第44-52页
    一、英联邦(中央)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第44-45页
        (一)英联邦教育部门的演变历程第44-45页
        (二)英联邦教育部门的管理职能第45页
    二、各邦国(地方)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第45-48页
        (一)各邦国的权威管理机构第45-47页
        (二)各邦国管理机构的职责任务第47-48页
    三、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管理末端:颁证机构第48-52页
        (一)颁证机构与考试中心第48-49页
        (二)颁证机构例举(C&G与AAT)第49-52页
第三章 英国“普职融合”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设计与开发第52-62页
    一、资格证书框架体系设计的目标维度第52-55页
        (一)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核心目标第52-54页
        (二)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主要维度第54-55页
    二、资格证书框架体系开发的技术路径第55-58页
        (一)证书等级(levels)第55-57页
        (二)等级描述(descriptors)第57-58页
    三、资格证书框架体系开发的协调机制第58-62页
        (一)资格证书框架体系开发的利益相关方第58-59页
        (二)资格证书框架体系主要利益方的职责任务第59-60页
        (三)资格证书框架体系开发的协调形式与方法第60-62页
第四章 英国“普职融合”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质量保障第62-86页
    一、资格证书框架体系质量保障的标准体系第62-70页
        (一)质量保障的要素之一:证书标准第62-64页
        (二)质量保障的要素之二:机构标准第64-67页
        (三)质量保障的要素之三:考评标准第67-70页
    二、外部资格证书质量保障的考评流程及方法第70-86页
        (一)考评准备( Preparation)第70-73页
        (二)考评登录( Entries)第73-75页
        (三)考评实施(Assessment)第75-81页
        (四)考生成绩公布(Results)第81-82页
        (五)试后问题处置(post-results services)第82-84页
        (六)证书颁发(Certificates)第84-86页
第五章 英国“普职融合”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主要内容第86-122页
    一、“普职融合”形成阶段的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NQF)第86-91页
        (一)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设计的目标维度第86-87页
        (二)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证书等级与分类第87-88页
        (三)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等级描述第88-90页
        (四)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证书比对与学习衔接第90-91页
    二、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下的外部资格证书例举第91-106页
        (一)基础技能证书(Functional skills)第92-93页
        (二)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第93-96页
        (三)普通教育证书(GCE)第96-99页
        (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s)第99-106页
    三、“普职融合”成熟阶段的资格与学分框架体系(QCF)第106-115页
        (一)资格与学分框架体系设计的目标维度第106-107页
        (二)资格与学分框架体系的学习单元第107-109页
        (三)资格与学分框架体系的学分等级第109-111页
        (四)资格与学分框架体系的证书标准第111-115页
    四、资格与学分框架体系下的外部资格证书例举第115-122页
        (一)电气安装3级证明第115-119页
        (二)应用艺术设计GCE证书第119-122页
第六章 英国“普职融合”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特征与效果第122-136页
    一、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主要特征第122-125页
        (一)特征之一:普职融合的理念实践第122-123页
        (二)特征之二:成果导向的考评模式第123-124页
        (三)特征之三:终身记录的学习成果第124-125页
    二、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实施效果第125-132页
        (一)促进了本国颁证机构及资格证书的发展第126-129页
        (二)推动了世界多国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发展第129-132页
    三、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问题与不足第132-136页
        (一)资格证书框架体系面临的管理挑战第133页
        (二)资格证书框架体系引发的教育思考第133-134页
        (三)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等值互换”仍有难度第134-136页
第七章 对我国构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框架体系的启示第136-142页
    一、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框架体系中要引入“普职融合”的理念第136-138页
        (一)借鉴“普职融合”的价值理念第136-137页
        (二)促进普职教育的相互渗透第137页
        (三)强化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第137-138页
    二、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框架体系中要实施全国统一管理第138-139页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架构第138页
        (二)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标准第138-139页
    三、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框架体系中要推广“学分单元”的应用第139-140页
        (一)以单元为基础推动资格证书模块化第139页
        (二)以学分为基础实现学习成效计量化第139-140页
    四、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框架体系中要推动学习考评方式变革第140-142页
        (一)推动学习方式向多元学习转变第140页
        (二)推动记录方式向终身记录转变第140-141页
        (三)推动考评方式向成果导向转变第141-142页
结语第142-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4页
附录第154-156页
致谢第156-158页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四位一体”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下一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之民族性欠缺与补偿研究--以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