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一般理论论文--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医学伦理学论文

关于我军医德形成与发展的研究

前言第14-16页
第一部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医德的草创和形成第16-27页
    一、 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草创第16-18页
        1、 “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思想的提出第16页
        2、 “人道主义也要为革命”的道德意义第16-18页
    二、 我军医德初步框架的充实第18-21页
        1、 “三湾改编”对我军医德框架的充实第18-19页
        2、 古田会议《决议案》对我军医德框架的进一步充实第19-21页
    三、 我军医德框架的形成第21-23页
        1、 “两点一线”医德模式的确立第21-22页
        2、 “两点一线”医德模式的道德意义第22-23页
    四、 我军医德草创和形成过程的特点第23-25页
        1、 医德观念由自发走向自觉,认识逐步深入第23-24页
        2、 医德要求由模糊走向具体,内容逐步明确第24-25页
    五、 我军医德草创和形成的历史意义第25-27页
        1、 开辟了新型的医疗人际关系第25页
        2、 促进了我军卫生工作的发展第25-27页
第二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医德的继承和发展第27-40页
    一、 医德基本原则框架的构建第27-32页
        1、 医德基本原则框架构建的理论基础第27-29页
            (1)、 毛泽东同志关于革命人道主义的理性认识第27-28页
            (2)、 毛泽东同志关于我军宗旨的论述,成为我军医德基本原则框架构建的直接理论来源第28-29页
        2、 医德基本原则框架构建的过程第29-31页
            (1)、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第29页
            (2)、 全心全意为全体军民服务第29-30页
            (3)、 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第30-31页
        3、 医德基本原则框架构建的道德意义第31-32页
            (1)、 “三条原则”符合了一般医德基本原则的构成特征第31页
            (2)、 “三条原则”反映了我军医德本质特征第31-32页
            (3)、 “三条原则”成为我军医务人员的行动指南第32页
    二、 我军医德规范框架的构建第32-36页
        1、 白求恩精神与我军医德规范框架第33-34页
            (1)、 白求恩精神形成和基本内涵第33-34页
            (2)、 白求恩精神丰富内容是我军医德规范框架的重要构成第34页
        2、 我军医德规范框架的内容第34-35页
            (1)、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第34页
            (2)、 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第34-35页
            (3)、 对伤病员极端的热情第35页
            (4)、 对技术精益求精第35页
        3、 我军医德规范框架构建的道德意义第35-36页
    三、 抗日战争中我军医德医德实践的提第36-40页
        1、 政治坚定,义务明确第36页
        2、 依托于民,救死扶伤第36-37页
        3、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第37页
        4、 中西结合,科学行医第37-38页
        5、 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第38页
        6、 树立榜样,培养良才第38-39页
        7、 团结进步,争取外援第39-40页
第三部分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医德的充实和发展第40-52页
    一、 我军医德规范的微观构建第40-46页
        1、 我军医德规范微观构建的背景第40-41页
        2、 我军医德规范微观构建的过程第41-46页
            (1)、 阶梯治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我军战伤救治和转运过程中医德规范微观构建第42-43页
            (2)、 伤病员救治与转运中医德规范的微观构成第43-44页
            (3)、 医院正规化建设中医德规范的微观构建第44-46页
    二、 我军道德性的医疗人际关系模型构建第46-52页
        1、 促进模型构建的几个因素第46-49页
            (1)、 转变医学观念,提高医疗水平第46-47页
            (2)、 改进服务态度,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第47页
            (3)、 改造日伪医院 教育原国民党军队医务人员第47-48页
            (4)、 对伤病俘给予人道主义援助第48页
            (5)、 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支援第48-49页
        2、 “模型”的基本构成及特点第49-50页
            (1)、 “模型”的基本构成第49页
            (2)、 “模型”构成分析第49-50页
        3、 “模型”构建的道德意义第50-52页
第四部分 建国以来我军医德理论体系的构建第52-64页
    一、 医德理论体系构建的准备时期(1949~1953)第52-56页
        1、 和平时期我军医德建设概况第52-54页
            (1)、 构建良好的医德关系第52-53页
            (2)、 加强军队医务人员的团结进取精神,建立和谐的内部环境第53页
            (3)、 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53-54页
        2、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医德精神的弘扬第54-56页
            (1)、 围绕“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加强志愿军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第54页
            (2)、 培养以苦为荣的传统医德精神第54-55页
            (3)、 宣扬英雄模范事迹,激发医务人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第55-56页
    二、 医德理论体系初步构建的时期(1953~1965)第56-59页
        1、 将微观医德规范纳入科学化管理第56-57页
        2、 军队卫生工作方针的确立及其道德意义第57-58页
        3、 我军医德理论初步构建的特点第58-59页
    三、 和平时期我军医德理论构建的基本形成时期(1977年以来)第59-64页
        1、 我军医德理论构建的背景第59-60页
        2、 促进我军医德理论形成的几个重要因素第60-64页
            (1)、 我军医德学术研究的开展第60-61页
            (2)、 我军医德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第61-62页
            (3)、 我军医德基本原则的确立第62-64页
第五部分 我军医德形成与发展总体规律及启示第64-78页
    一、 我军医德形成与发展的总体规律第64-73页
        1、 向心效应规律第64-67页
            (1)、 向心效应规律的内涵及要求第64-65页
            (2)、 向心效应规律的理论依据第65-66页
            (3)、 向心效应规律的实践验证第66-67页
        2、 合力凝聚规律第67-70页
            (1)、 合力凝聚规律的内涵及要求第67-68页
            (2)、 合力凝聚规律理论依据第68-69页
            (3)、 合力凝聚规律的实践验证第69-70页
        3、 应世效应规律第70-72页
            (1)、 应世效应规律的内涵及要求第70-71页
            (2)、 应世效应规律实践验证第71-72页
        4、 政治效应规律第72-73页
            (1)、 政治效应规律的内涵及要求第72页
            (2)、 政治效应规律的依据和实践验证第72-73页
    二、 对于当今医德建设的启示第73-78页
        1、 我军医德建设必须符合医德发展方向第73-75页
        2、 自觉同不良医德思想作斗争是我军医德发展的动力第75-76页
        3、 继续加强我军医德规范的条令化、制度化建设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静磁场对悬浮液滴振荡变形影响的相场模拟
下一篇: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