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贵重金属论文--金论文

华北地块脉状金矿床区域成矿模式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前言第13-18页
    一、研究区范围第13页
    二、以往研究概况第13-15页
    三、项目依托及选题第15页
    四、研究思路、内容及完成实物工作量第15-16页
        1、研究思路第15-16页
        2、研究内容第16页
        3、完成实物工作量第16页
    五、主要研究进展第16-18页
第1章 华北地块早前寒武纪地质第18-44页
    1.1 华北地块早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演化第18-32页
        1.1.1 基底形成及发展演化第18-20页
        1.1.2 区域地层第20-24页
        1.1.3 区域构造第24-27页
        1.1.4 区域岩浆岩第27-32页
    1.2 中国太古代地块和国外太古代绿岩带特征对比第32-44页
        1.2.1 形成的地质背景第32页
        1.2.2 形成时代第32-33页
        1.2.3 岩石化学组成特征对比第33-44页
第2章 华北地块脉状金矿床高精度定年第44-54页
    2.1 SHRIMP热液独居石U-Pb精确定年第44-51页
        2.1.1 研究现状第44-45页
        2.1.2 如何识别热液成因的独居石第45页
        2.1.3 样品准备及原位测试过程第45-46页
        2.1.4 灵山沟金矿测试结果第46-49页
        2.1.5 金岭金矿测试结果第49-51页
    2.2 测年结果讨论第51-54页
第3章 华北地块典型脉状金矿床研究第54-80页
    3.1 吉林桦甸夹皮沟金矿床第54-60页
        3.1.1 区域地质概况第55页
        3.1.2 矿区地质第55页
        3.1.3 矿床地质特征第55-56页
        3.1.4 矿床地球化学第56-59页
        3.1.5 矿床成因第59-60页
    3.2 山东招远金岭金矿床第60-71页
        3.2.1 区域地质概况第60页
        3.2.2 矿区地质第60-61页
        3.2.3 矿床地质特征第61-65页
        3.2.4 矿床地球化学第65-70页
        3.2.5 矿床成因第70-71页
    3.3 河南文峪金矿床第71-80页
        3.3.1 区域地质概况第71页
        3.3.2 矿区地质第71-72页
        3.3.3 矿床地质特征第72-76页
        3.3.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第76-79页
        3.3.5 矿床成因第79-80页
第4章 华北地块脉状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第80-110页
    4.1 成矿地质背景第80-82页
        4.1.1 碰撞(俯冲)造山阶段第80-81页
        4.1.2 陆内伸展阶段第81-82页
    4.2 成矿的岩浆岩条件第82-86页
        4.2.1 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时代第82-84页
        4.2.2 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第84-86页
    4.3 成矿的构造因素第86-92页
        4.3.1 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第86-87页
        4.3.2 控矿断裂构造特征第87-91页
        4.3.3 矿体定位构造及特点第91-92页
    4.4 成矿物质来源第92-107页
        4.4.1 同位素特征第92-99页
        4.4.2 碲矿物的形成机制第99-101页
        4.4.3 煌斑岩研究第101-104页
        4.4.4 上地幔熔融比例探讨第104-107页
    4.5 成矿流体来源第107-110页
        4.5.1 氢、氧同位素特征第107-109页
        4.5.2 碳同位素特征第109-110页
第5章 区域成矿模式第110-124页
    5.1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第110-111页
        5.1.1 存在问题第110页
        5.1.2 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第110-111页
        5.1.3 成矿流体成分特征第111页
    5.2 成矿作用和区域成矿模式第111-121页
        5.2.1 成矿作用探讨第111-113页
        5.2.2 区域成矿模式第113-121页
    5.3 区域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第121-124页
        5.3.1 矿田或大型矿床的产出部位及标志特征第121页
        5.3.2 进一步找矿方向第121-124页
结论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9页
图版及说明第139-15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TIL的X机关网站系统运维流程再造研究
下一篇:基于JSP体系架构的学生信息查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