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分析和述评 | 第13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5-29页 |
2.1 银行信息化 | 第15-20页 |
2.1.1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 第15页 |
2.1.2 银行业信息化的历史变迁 | 第15-17页 |
2.1.3 银行信息化建设内容 | 第17-18页 |
2.1.4 银行信息化的特殊性 | 第18-19页 |
2.1.5 银行信息化风险 | 第19-20页 |
2.2 银行信息化投资回报 | 第20-22页 |
2.2.1 产出的衡量 | 第20-21页 |
2.2.2 盈利能力的衡量 | 第21页 |
2.2.3 客户价值的衡量 | 第21-22页 |
2.3 银行信息化评价 | 第22-25页 |
2.3.1 信息化评价概念界定 | 第22页 |
2.3.2 信息化评价方法 | 第22-25页 |
2.4 信息投资的实物期权法 | 第25-29页 |
2.4.1 信息化期权类型 | 第25-26页 |
2.4.2 实物期权理论 | 第26-29页 |
3 银行信息化投资回报分析 | 第29-35页 |
3.1 投资回报模型构建 | 第29-30页 |
3.1.1 信息投资的产出模型 | 第29页 |
3.1.2 信息投资的价值模型 | 第29-30页 |
3.1.3 信息投资的风险模型 | 第30页 |
3.2 实证分析 | 第30-35页 |
3.2.1 计量经济学方法论概述 | 第30-32页 |
3.2.2 经验结果 | 第32-35页 |
4 银行信息化投资期权模型 | 第35-43页 |
4.1 银行信息化风险分析 | 第35-37页 |
4.1.1 风险影响机制分析 | 第35-36页 |
4.1.2 投资速度决策风险 | 第36-37页 |
4.2 模型构建 | 第37-42页 |
4.2.1 MAJD和PINDYCK的序列期权模型 | 第37-38页 |
4.2.2 模型假设条件研究 | 第38-40页 |
4.2.3 模型构建 | 第40-41页 |
4.2.4 模型系数估值 | 第41-42页 |
4.3 模型的经验论据检验 | 第42-4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在学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