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麦唛系列绘本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动机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与文献探讨 | 第11页 |
| ·研究的方法与构架 | 第11-12页 |
| ·麦兜麦唛系列绘本的性质界定 | 第12-16页 |
| 第二章 麦兜麦唛系列绘本创作背景论述 | 第16-24页 |
| ·社会时代背景与创作历程 | 第16-18页 |
| ·插图作者麦家碧与文字作者谢立文 | 第18-20页 |
| ·影响图文作者创作的因素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图文的表现风格分析 | 第24-47页 |
| ·灵活多变的画面表现形式 | 第24-32页 |
| ·多样性构图 | 第25页 |
| ·水彩绘制与计算机绘图方式穿插使用 | 第25-28页 |
| ·摄影照片的使用 | 第28-30页 |
| ·中外画家作品的穿插利用 | 第30-32页 |
| ·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 第32-36页 |
| ·儿童化的画面与成人化的故事内容 | 第32-34页 |
| ·严肃的形式与游戏精神的内容 | 第34-36页 |
| ·该系列绘本中电影语言的表现 | 第36-39页 |
| ·画面组合的蒙太奇效果 | 第36-37页 |
| ·镜头与焦点 | 第37-38页 |
| ·卷首插页与后记的文学艺术效果 | 第38-39页 |
| ·机械复制形式的审美趣味 | 第39-41页 |
| ·版面设计与图文编排 | 第41-47页 |
| ·开本、封面与封底、环衬与扉页 | 第42-44页 |
| ·文字的图形化设计 | 第44-45页 |
| ·阅读节奏的安排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麦兜麦唛系列绘本的内在支撑 | 第47-55页 |
| ·体现香港的本土文化特色 | 第47-51页 |
| ·港式语言与幽默设计 | 第47-49页 |
| ·图文细节体现香港市井风情 | 第49-51页 |
| ·创作题材体现香港社会现实 | 第51页 |
| ·含蓄而深厚的人文关怀 | 第51-53页 |
| ·善与爱的人性光辉 | 第52-53页 |
| ·对草根阶层的关怀与悲悯 | 第53页 |
| ·静态的诗性气质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该系列绘本成功之道的借鉴意义 | 第55-61页 |
| ·图文的弹性设计符合多种读者的阅读需要 | 第55-58页 |
| ·形式审美上的童话性、流行元素设计 | 第55-56页 |
| ·内涵上的多层次阅读设计 | 第56-58页 |
| ·内容结构的不断调整与成熟 | 第58-60页 |
| ·多接口的商业化操作 | 第60-61页 |
| 结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麦兜麦唛系列绘本出版年表与封面 | 第65-68页 |
|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