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和目的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5-17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1.4.2 结构安排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第17-27页
    2.1 形象思维概述第17-19页
        2.1.1 形象思维的定义和特点第17-18页
        2.1.2 形象思维的生理机制第18页
        2.1.3 形象思维的方法第18-19页
    2.2 物理形象思维概述第19-21页
        2.2.1 物理思维的概念第19页
        2.2.2 物理形象思维的概念和特点第19-20页
        2.2.3 物理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第20-21页
        2.2.4 物理形象思维能力的要素第21页
    2.3 形象思维和高中物理教学第21-24页
        2.3.1 形象思维对高中物理学习的作用第21-23页
        2.3.2 形象思维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第23-24页
    2.4 基本理论第24-27页
        2.4.1 罗杰?斯佩里的大脑分工理论第24页
        2.4.2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第24-25页
        2.4.3 认知心理学的表象加工理论第25页
        2.4.4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第25-27页
第三章 高中生物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第27-34页
    3.1 理论研究和教材有关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分析第27-29页
        3.1.1 理论研究分析第27页
        3.1.2 教材发展分析第27-29页
    3.2 对教师教学的调查分析第29-31页
        3.2.1 调查设计第29页
        3.2.2 调查对象选择及调查时间第29页
        3.2.3 调查结果及分析第29-31页
    3.3 对高中生形象思维能力水平的调查分析第31-33页
        3.3.1 试题来源及处理第31页
        3.3.2 调查对象及目的第31-32页
        3.3.3 调查结果及分析第32-33页
    3.4 小结及分析第33-34页
第四章 高中生物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问题和原因分析第34-38页
    4.1 问题分析第34-35页
        4.1.1 注重知识灌输,缺乏形象思维能力训练第34页
        4.1.2 注重题型训练,而忽视能力训练第34-35页
        4.1.3 注重抽象思维能力,而忽视形象思维能力第35页
    4.2 原因分析第35-38页
        4.2.1 高中生方面原因第35-36页
        4.2.2 教师方面原因第36-38页
第五章 高中生物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第38-47页
    5.1 针对高中生原因的策略第38-40页
        5.1.1 丰富高中生表象储备,增加形象思维表象素材第38-39页
        5.1.2 培养高中生科学的形象思维方式第39页
        5.1.3 在实践活动中诱发形象思维第39-40页
        5.1.4 激发高中生科学探索兴趣第40页
    5.2 针对教师原因的策略第40-47页
        5.2.1 转变教师观念第40-41页
        5.2.2 从教学方法入手第41-43页
        5.2.3 从教学课型入手第43-44页
        5.2.4 从生活入手第44-45页
        5.2.5 把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作为切入点第45页
        5.2.6 从教学环境的激发、诱导入手第45-47页
第六章 高中生物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第47-50页
    6.1 信息化趋势第47页
    6.2 应用型趋势第47-50页
        6.2.1 应用于生产实践当中第47-48页
        6.2.2 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第48页
        6.2.3 应用于科技创新第48-50页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多肽RADA16-P24-PLGA共聚物体内诱导成骨的研究
下一篇:浸润性CD11b~+CD15~+粒细胞在人胃癌微环境中免疫抑制功能及其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