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概述 | 第7-21页 |
1.1 股票期权激励的含义、构成要素、类型及特征 | 第7-10页 |
1.2 股票期权激励的机理与效应分析 | 第10-14页 |
1.3 股票期权激励与现股、期股激励的比较 | 第14-17页 |
1.4 股票期权激励的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第二章 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及其因素影响分析 | 第21-35页 |
2.1 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分析 | 第21-23页 |
2.1.1 股票权期激励的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 第21页 |
2.1.2 股票期权有效性的实证分析简述 | 第21-23页 |
2.2 美国股票期权激励有利条件及启示 | 第23-28页 |
2.2.1 美国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情况 | 第23-24页 |
2.2.2 美国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有利条件 | 第24-27页 |
2.2.3 美国股票期权激励的实践对我国启示 | 第27-28页 |
2.3 影响有效性的因素模型分析 | 第28-35页 |
2.3.1 模型假定与说明 | 第28-31页 |
2.3.2 资本市场价格信号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2.3.3 公司外部治理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32-34页 |
2.3.4 公司内部治理因素的影响分析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现状、障碍因素及对策 | 第35-62页 |
3.1 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必要性分析 | 第35-38页 |
3.2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的实施现状及效果 | 第38-48页 |
3.2.1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的实施现状 | 第38-46页 |
3.2.2 与国外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3.2.3 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及评价 | 第47-48页 |
3.3 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障碍因素 | 第48-56页 |
3.3.1 公司外部障碍因素 | 第49-53页 |
3.3.2 公司内部障碍因素 | 第53-56页 |
3.4 解决内外部障碍因素的主要对策 | 第56-62页 |
3.4.1 解决外部障碍的主要对策 | 第56-58页 |
3.4.2 解决内部障碍的主要对策 | 第58-62页 |
第四章 我国股票期权激励的应用设计 | 第62-81页 |
4.1 股票期权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62-63页 |
4.2 股票期权激励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63-75页 |
4.2.1 股票期权激励实施的范围、主体、来源设计 | 第63-64页 |
4.2.2 股票期权激励受益人、授予时机、数量与价格设计 | 第64-73页 |
4.2.3 行权方式与行权时机、权利变更及丧失 | 第73-75页 |
4.3 股票期权激励设计的策略考虑 | 第75-81页 |
4.3.1 薪酬水平与股票期权的组合策略 | 第75-77页 |
4.3.2 薪酬结构与股票期权地位的组合策略 | 第77-78页 |
4.3.3 授予数量与行权价格的组合策略 | 第78-8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 谢 | 第86-87页 |
摘 要 | 第87-89页 |
ABSTRACT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