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民法论文

知识产权法的义理性侵害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13页
第一章 “义理”及其与法学关系的历史考察第13-20页
 一、“义理”的起源和价值第13-14页
  (一) 中国古代对义理的诠释第13-14页
  (二) 存天理、论公义思想的法律价值第14页
 二、“义理”在印度的阐述及扩展第14-15页
  (一) 古代印度佛教对义理的贡献第14-15页
  (二) 小结第15页
 三、欧美学者认识的义理第15-16页
  (一) 欧美对东方“义理”的认识第15页
  (二) 自然法、合法律性及义理原则的关系第15-16页
  (三) 小结第16页
 四、“义理”在日本的地位及其对法学思想的影响第16-17页
  (一) “义理”成为日本法哲学的基础第16-17页
  (二) 小结第17页
 五、义理原则应当成为中国法哲学第17-19页
  (一) 从正面认识义理原则第17-18页
  (二) 从反面认识义理原则第18-19页
 六、总结第19-20页
第二章 知识产权法义理性侵害概论第20-25页
 一、义理性侵害的一般概念第20-23页
  (一) 义理性侵害的概念第20-21页
  (二) 义理性侵害规避法律的两种方式第21-22页
  (三) 违背义理原则的含义第22页
  (四) 小结第22-23页
 二、知识产权法义理性侵害的定义第23-24页
  (一) 知识产权法义理性侵害的定义第23页
  (二) 特权属性:义理性侵害的源头第23-24页
 三、总结第24-25页
第三章 知识产权法义理性侵害的危害分析第25-29页
 一、未能弥补受害人损失第25-26页
  (一) 损失未能获得弥补第25页
  (二) 受害人欲告无门第25-26页
 二、损害法律的公信力第26-27页
  (一) 损害人民对法律的忠诚度第26页
  (二) 法律的漏洞被合法使用第26-27页
 三、侵害被合法化而持续第27页
  (一) 侵害人不被法律惩戒第27页
  (二) 法律不给予否定性评价第27页
 四、小结第27-29页
第四章 知识产权法义理性侵害的特征分析第29-37页
 一、知识产权法义理性侵害的法律性特征第29-33页
  (一) 客观损失性第29页
  (二) 法律缺位性第29-31页
  (三) 非法正当化第31-32页
  (四) 规避排除性第32-33页
  (五) 小结第33页
 二、知识产权法义理性侵害的非法律性特征第33-36页
  (一) 现实隐蔽性第33-34页
  (二) 持续进行性第34-35页
  (三) 利益偏向性第35-36页
  (四) 群发集合性第36页
 三、总结第36-37页
第五章 知识产权法义理性侵害的原因分析第37-44页
 一、产生法律义理性侵害的一般原因第37-40页
  (一) 资源稀缺性第37-38页
  (二) 觉悟渐进性第38页
  (三) 法律盾牌化第38-39页
  (四) 制度倾向性第39页
  (五) 社会合谋性第39页
  (六) 小结第39-40页
 二、从知识产权法的起源和本质看其义理性侵害第40-42页
  (一) 特权属性对义理性侵害的影响第40-41页
  (二) 知识产权法义理性侵害的具体原因第41-42页
  (三) 小结第42页
 三、总结第42-44页
第六章 知识产权法义理性侵害的治理对策第44-50页
 一、现有法律体系的尝试第44-46页
  (一) 反垄断法领域对滥用知识产权的规制第44-45页
  (二) 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对知识产权义理性侵害的规制第45页
  (三) 知识产权有关部门法基本原则的扩张解释第45页
  (四) 法律的不断完善第45页
  (五) 小结第45-46页
 二、法律对策的其它构想第46-49页
  (一) 设立国家知识产权救助基金的构想第46页
  (二) 建立知识产权的商业保险制度的构想第46-47页
  (三) 保护弱势民族知识产权禁止令的构想第47-48页
  (四) 国家救助法律体系的制定和完善第48-49页
  (五) 小结第49页
 三、总结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辞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瑕疵担保责任的独立性
下一篇:电信用户对无线电频谱资源使用的权利属性--从小灵通退市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