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生态县指标体系的发展变化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6页
1 引言第11-20页
    1.1 选题依据以及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依据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20页
        1.3.1 研究思路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3 研究的难点第19-20页
2 生态县发展相关概念和理论第20-22页
    2.1 相关概念第20-21页
        2.1.1 生态县概念第20页
        2.1.2 生态学第20页
        2.1.3 生态经济学第20-21页
        2.1.4 循环经济学第21页
    2.2 相关理论第21-22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页
        2.2.2 区位理论第21-22页
3 国内生态县的建设和发展第22-24页
    3.1 我国生态县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第22-23页
    3.2 我国生态县指标体系发展演变过程第23-24页
4 生态县指标体系发展变化第24-42页
    4.1 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的构成第24-29页
    4.2 生态县建设的指标体系组成及其变化第29-34页
        4.2.1 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的组成及标准第29-30页
        4.2.2 生态县建设指标构成标准的变化第30-34页
    4.3 建设生态县发展变化的条件第34-35页
        4.3.1 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构建流程第34页
        4.3.2 生态县建设所需指标体系数量变化的阶段性第34-35页
        4.3.3 生态县建设指标变化对建设生态县的客观要求第35页
    4.4 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发展变化的原因第35-38页
        4.4.1 功能性变化成因及变化结果第35-36页
        4.4.2 区域性变化成因及变化结果第36-37页
        4.4.3 经济性变化成因及变化结果第37-38页
        4.4.4 政策性变化成因及变化结果第38页
    4.5 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变化的评价体系和原则第38-42页
        4.5.1 生态县建设体系变化的指标评价体系设定第38-39页
        4.5.2 生态县建设指标权重的设定第39-40页
        4.5.3 生态县建设指标发展演变的原则第40-42页
5 郎溪生态县的建设及指标体系达成情况第42-51页
    5.1 安徽省郎溪生态县有关情况综合概述第42-45页
        5.1.1 自然地理概况第42页
        5.1.2 生态环境概况第42-43页
        5.1.3 自然资源概况第43-44页
        5.1.4 社会经济概况第44-45页
    5.2 安徽省郎溪县生态县建设机制第45页
        5.2.1 郎溪县生态县建设的优势第45页
        5.2.2 郎溪县生态县建设的劣势第45页
    5.3 安徽省郎溪县生态县建设指标规划(2007-2020年)第45-47页
    5.4 安徽省郎溪县生态县发展指标分析第47-49页
        5.4.1 经济指标达成分析第47-48页
        5.4.2 环境指标达成分析第48页
        5.4.3 社会进步指标达成分析第48-49页
    5.5 安徽省郎溪县发展在各地区中的功能及作用第49-51页
6 我国生态县发展趋势及建设意见第51-56页
    6.1 我国生态县的发展趋势第51-53页
        6.1.1 生态县功能转变的发展趋势第51页
        6.1.2 生态县可持续发展趋势第51-52页
        6.1.3 生态县城镇化发展趋势第52页
        6.1.4 生态县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第52-53页
    6.2 生态县建设意见第53-56页
        6.2.1 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第53页
        6.2.2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第53-54页
        6.2.3 加强城镇绿地建设第54页
        6.2.4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第54页
        6.2.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54-55页
        6.2.6 加强农村绿地建设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市民农园多元化经营研究
下一篇:基于非掺杂式电荷生成层的结构设计以及叠层OLED的制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