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阻燃剂概述 | 第11-14页 |
1.1.1 阻燃剂的分类 | 第11页 |
1.1.2 各系阻燃剂的阻燃特点 | 第11-14页 |
1.1.2.1 磷系阻燃剂 | 第11-12页 |
1.1.2.2 卤系阻燃剂 | 第12页 |
1.1.2.3 氮系阻燃剂 | 第12页 |
1.1.2.4 磷-氮系阻燃剂 | 第12-13页 |
1.1.2.5 氢氧化镁 | 第13页 |
1.1.2.6 氢氧化铝 | 第13页 |
1.1.2.7 有机硅系阻燃剂 | 第13-14页 |
1.1.2.8 硼系阻燃剂 | 第14页 |
1.1.2.9 锑系阻燃剂 | 第14页 |
1.2 纺织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 第14-15页 |
1.2.1 阻燃剂的阻燃方式 | 第14-15页 |
1.2.1.1 吸热机理 | 第15页 |
1.2.1.2 覆盖机理 | 第15页 |
1.2.1.3 气体稀释作用 | 第15页 |
1.2.1.4 抑制链反应 | 第15页 |
1.3 阻燃整理 | 第15-17页 |
1.3.1 原丝阻燃改性 | 第15-16页 |
1.3.1.1 共聚法 | 第16页 |
1.3.1.2 共混法 | 第16页 |
1.3.1.3 接枝共聚法 | 第16页 |
1.3.1.4 皮芯复合纺丝法 | 第16页 |
1.3.2 纺织品的阻燃后整理 | 第16-17页 |
1.3.2.1 浸轧焙烘法 | 第16-17页 |
1.3.2.2 浸渍烘燥法 | 第17页 |
1.3.2.3 涂布法 | 第17页 |
1.3.2.4 喷雾法 | 第17页 |
1.3.2.5 有机溶剂法 | 第17页 |
1.4 阻燃剂的酶处理 | 第17-18页 |
1.4.1 羊毛织物的蛋白酶阻燃整理 | 第18页 |
1.4.2 阿仑膦酸钠/MTG 酶二浴法处理 | 第18页 |
1.5 样品前处理技术 | 第18-21页 |
1.5.1 固相萃取 | 第18-19页 |
1.5.2 超声波萃取 | 第19页 |
1.5.3 索氏提取 | 第19页 |
1.5.4 加速溶剂萃取 | 第19-20页 |
1.5.5 微波辅助萃取 | 第20页 |
1.5.6 固相微萃取 | 第20页 |
1.5.7 超临界流体萃取 | 第20-21页 |
1.6 磷酸酯类阻燃剂 | 第21-23页 |
1.6.1 磷酸三(2-氯丙基)酯 | 第21页 |
1.6.2 磷酸三(2,3 二溴丙基)酯 | 第21-22页 |
1.6.3 磷酸三(2-氯乙基)酯 | 第22页 |
1.6.4 三(氮环丙基)膦化氧 | 第22-23页 |
1.7 国内外阻燃剂的发展方向及新型磷酸酯类阻燃剂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纺织品中磷酸酯类阻燃剂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4-6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4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2.2.1 样品的采集 | 第24-25页 |
2.2.2 标准溶液制备 | 第25页 |
2.2.3 样品前处理 | 第25-26页 |
2.2.4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条件 | 第26-28页 |
2.2.4.1 液相色谱条件 | 第26-27页 |
2.2.4.2 质谱条件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66页 |
2.3.1 样品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28-29页 |
2.3.2 超声提取时间的选择 | 第29-30页 |
2.3.3 色谱流动相的选择 | 第30-31页 |
2.3.4 流动相比例的选择 | 第31-33页 |
2.3.5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33-40页 |
2.3.6 标准曲线及线性相关系数 | 第40-42页 |
2.3.7 方法检出限的测定 | 第42-43页 |
2.3.8 方法的精密度与回收率的测定 | 第43-61页 |
2.3.9 样品检测结果 | 第61-66页 |
第三章 总结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