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跨界破产域外效力理论——跨界破产管辖权分配的理论基础 | 第13-22页 |
一、跨界破产的概念与内容 | 第13-14页 |
二、跨界破产管辖权分配的重要性 | 第14-15页 |
三、跨界破产域外效力理论的历史演进 | 第15-22页 |
(一) 破产属地主义VS.破产普及主义 | 第16-19页 |
(二) 修正普及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应用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欧盟境内跨界破产管辖权分配的立法与司法研究 | 第22-34页 |
一、欧盟境内跨界破产管辖权分配的统一立法——《欧盟破产程序规则》 | 第22-26页 |
(一) 《欧盟破产程序规则》的产生背景 | 第22-24页 |
(二) 《欧盟破产程序规则》的管辖权分配——“主-次破产程序”模式 | 第24-26页 |
二、欧盟境内跨界破产管辖权分配的实践——Parmalat 集团公司破产案 | 第26-34页 |
(一) Parmalat 集团公司破产案的事实背景及程序 | 第26-28页 |
(二) 爱尔兰和意大利各法院的立场 | 第28-32页 |
(三) 欧洲法院的初步裁决 | 第32-33页 |
(四) 对各法院裁决的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欧盟破产程序规则》管辖权分配制度的核心概念——“债务人主要利益中心” | 第34-42页 |
一、“债务人主要利益中心”的现有确定标准 | 第35-37页 |
(一) 《欧盟破产程序规则》对“债务人主要利益中心”的推定 | 第35-36页 |
(二) 《维尔格斯/施密特报告》对“债务人主要利益中心”的分析 | 第36-37页 |
二、对“债务人主要利益中心”现有确定标准的完善 | 第37-42页 |
(一) 详细规定“债务人主要利益中心”的判断标准 | 第38-39页 |
(二) 明确“相反证据”的内容及证明责任的承担 | 第39页 |
(三) 引入“集团主要利益中心”的概念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欧盟境内跨界破产管辖权的分配对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借鉴意义 | 第42-49页 |
一、我国跨界破产管辖权分配的立法现状 | 第42-46页 |
(一) 我国跨界破产管辖权分配的现行立法 | 第42-45页 |
(二) 我国现行的跨界破产管辖权分配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二、借鉴欧盟境内跨界破产管辖权分配制度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 | 第46-49页 |
(一) 明确采用修正普及主义作为跨界破产管辖权分配立法的理论基础 | 第47页 |
(二) 引入“主-次破产程序”的管辖权分配模式 | 第47-48页 |
(三) 采用“债务人主要利益中心”的管辖权确定标准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