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1页 |
第一章 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内涵 | 第11-20页 |
一、孔子君子人格思想产生的条件 | 第11-13页 |
(一)生产关系快速发展引起的历史背景 | 第11-12页 |
(二)孔子君子人格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二、孔子君子人格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3-17页 |
(一) 知、仁、勇三达德是孔子君子人格的核心内容 | 第13-16页 |
(二)义以为上是孔子君子人格的价值准则 | 第16页 |
(三)以礼行之是孔子君子人格的行为规范 | 第16-17页 |
三、孔子君子人格的养成方式 | 第17-20页 |
(一)以实践的方式知行合一 | 第17-18页 |
(二)以学思结合的方式反思内省 | 第18-19页 |
(三)以格物外求的方式优化人格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大学生道德人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0-25页 |
一、大学生道德人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3页 |
(一)自我意识增强集体意识削弱 | 第20页 |
(二)道德情感具有消极性 | 第20-21页 |
(三)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 | 第21-22页 |
(四)价值取向出现功利化现象 | 第22页 |
(五)知行脱节缺少高尚的道德行为 | 第22-23页 |
二、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一)大学生自身认知存在偏差 | 第23页 |
(二)对传统道德意识淡漠 | 第23-24页 |
(三)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24页 |
(四)校园环境对大学生人格积极影响薄弱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借鉴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培养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对策 | 第25-35页 |
一、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对大学生道德人格内容的启示 | 第25-31页 |
(一)君子学以致道的德性之知提升大学生认知深度 | 第25-26页 |
(二)君子学道则爱人启发大学生关爱他人的真挚情怀 | 第26-27页 |
(三)利用忠恕之道建立大学生仁爱友善的人际关系 | 第27页 |
(四)仁者必勇发掘大学生勇敢正直的人格秉性 | 第27-28页 |
(五)锻炼大学生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 第28-29页 |
(六)“见得思义”指导大学生思想坚持遵循道德原则 | 第29-30页 |
(七)客观存在的规范制度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要求 | 第30-31页 |
(八)“礼之用,和为贵”和谐大学生群己关系 | 第31页 |
二、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对策 | 第31-35页 |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 第31-32页 |
(二)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塑造高尚道德人格 | 第32-33页 |
(三)建设和谐文化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 第33-34页 |
(四)营造和谐友好的校园文化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