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NDN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1.3 本文结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NDN及其缓存策略概述 | 第13-22页 |
2.1 NDN概述 | 第13-17页 |
2.2 NDN缓存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Path-LCE:基于LCE和路径协同的NDN缓存策略 | 第22-31页 |
3.1 LCE缓存策略与路径协同缓存策略 | 第22-24页 |
3.2 基于LCE和路径协同的缓存策略 | 第24-27页 |
3.3 Path-LCE缓存策略的设计 | 第27-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Path-LCE存储策略原型系统的实现 | 第31-42页 |
4.1 NDN原型系统NFD | 第31-35页 |
4.2 数据包的编码和解码 | 第35-36页 |
4.3 转发模块的实现 | 第36-37页 |
4.4 缓存策略模块的实现 | 第37-38页 |
4.5 应用程序的实现 | 第38-39页 |
4.6 NFD运行状态监控的实现 | 第39-4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五章 Path-LCE缓存策略的仿真和实验环境的部署 | 第42-55页 |
5.1 Path-LCE缓存策略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42-46页 |
5.2 实际网络的部署场景和部署方式 | 第46-49页 |
5.3 节点间链路配置 | 第49-50页 |
5.4 节点信息监控系统的运行 | 第50-51页 |
5.5 拓扑连通测试 | 第51-52页 |
5.6 压力测试 | 第52-5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本文总结工作 | 第55-56页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