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思想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绪论第8-11页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第8页
 (二) 学术界研究现状第8-9页
 (三) 研究目标及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第9页
 (四) 研究方法第9-11页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思想的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第11-18页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思想的理论基础第11-14页
  1. 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第11-12页
  2. 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第12-14页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思想的现实依据第14-18页
  1. 国际背景第14-15页
  2. 国内背景第15-18页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8-32页
 (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第18-22页
  1. 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第18-19页
  2. 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关系第19-21页
  3. 工业化发展的具体战略第21-22页
 (二)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第22-27页
  1. 工业化与信息化互动第22-23页
  2.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第23-25页
  3. 实现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第25-26页
  4.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第26-27页
 (三)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第27-32页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基础第27-29页
  2. 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战略第29-30页
  3. 自主创新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动力第30-32页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思想的中国特色及现实启示第32-46页
 (一) 理论创新第32-35页
  1. 体制选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32-33页
  2. 工业布局:从非均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第33-34页
  3. 战略重点:从农轻重协调发展到各行业可持续发展第34-35页
  4. 实现途径:从基础工业到信息化第35页
 (二) 主要特色第35-39页
  1. 与苏联工业化道路比较第36-37页
  2. 与西方发达国家早期工业化道路比较第37-38页
  3. 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道路比较第38-39页
 (三) 现实启示第39-46页
  1. 正确处理工业化内部关系第39-40页
  2. 人才强国与工业化建设紧密相连第40-42页
  3. 工业建设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第42-43页
  4. 东、中、西优势互补,使工业布局更合理均衡第43-44页
  5. 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使工业化成果全民共享第44-46页
结束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两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界定之对比研究--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
下一篇:邳州市产业结构演进分析与工业主导产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