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低温溶剂热法制备含15族元素(As,Sb)的新型多元硫属化合物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2页
    1.1 硫属化合物的应用第12-19页
        1.1.1 非线性光学第12-14页
        1.1.2 光催化第14-16页
        1.1.3 离子交换第16页
        1.1.4 太阳能电池第16-19页
    1.2 硫属化合物种类第19-33页
        1.2.1 含13族元素硫属化合物第19-21页
        1.2.2 含14族元素硫属化合物第21-24页
        1.2.3 含15族元素硫属化合物第24-33页
            1.2.3.1 锑硫属化合物第24-29页
            1.2.3.2 砷硫属化合物第29-33页
    1.3 硫属化合物制备方法第33-40页
        1.3.1 固相合成法第33-34页
        1.3.2 助熔剂法第34页
        1.3.3 离子液热法第34-35页
        1.3.4 溶剂(水)热法第35-40页
    1.4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40-42页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表征手段第42-48页
    2.1 实验原料第42-43页
    2.2 二元固溶体M_2Q_3 (M=Sb,As; Q=S,Se)的制备第43-45页
    2.3 表征手段第45-48页
        2.3.1 X射线单晶衍射第45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S)第45-46页
        2.3.3 粉末X射线衍射(XRD)第46页
        2.3.4 热重分析第46页
        2.3.5 UV-Vis漫反射吸收谱第46-47页
        2.3.6 光电化学测试第47页
        2.3.7 理论计算第47-48页
第三章 Ba-Ag/Cu-Sb-Q (Q=S,Se)体系四元硫属化合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第48-73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BaAgSbS_3(1)和BaAgSbS_3·H_2O (2)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第49-61页
        3.2.1 BaAgSbS_3(1)和BaAgSbS_3·H_2O (2)的制备第49-50页
        3.2.2 BaAgSbS_3 (1)和BaAgSbS_3·H_2O (2)的晶体结构第50-56页
        3.2.3 BaAgSbS_3 (1)和BaAgSbS_3·H_2O (2)的性能第56-61页
    3.3 BaCuSbQ_3 (Q=S,Se)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第61-72页
        3.3.1 BaCuSbQ_3 (Q=S,Se)的制备第61-63页
        3.3.2 BaCuSbQ_3 (Q=S,Se)的晶体结构第63-67页
        3.3.3 BaCuSbQ_3 (Q=S,Se)的性能第67-72页
    3.4 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Sr/Ba-Ag/Cu-As-S体系四元硫化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第73-90页
    4.1 引言第73-74页
    4.2 SrAg_4As_2S_6·2H_2O (5)、BaAgAsS_3 (6)和BaCuAsS_3 (7)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第74-89页
        4.2.1 SrAg_4As_2S_6·2H_2O (5)、BaAgAsS_3 (6)和BaCuAsS_3 (7)的制备第74-77页
        4.2.2 SrAg_4As_2S_6·2H_2O (5)、 BaAgAsS_3 (6)和BaCuAsS_3 (7)的晶体结构第77-83页
        4.2.3 SrAg_4As_2S_6·2H_2O (5)、BaAgAsS_3 (6)和BaCuAsS_3 (7)的性能第83-89页
    4.3 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A-Ba-Cu-Sb-S (A=K, Rb, Cs)体系五元硫化物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第90-103页
    5.1 引言第90-91页
    5.2 A_2Ba_3Cu_2Sb_2S_(10) (A=K, Rb, Cs)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第91-102页
        5.2.1 A_2Ba_3Cu_2Sb_2S_(10) (A= K, Rb, Cs)的制备第91-94页
        5.2.2 A_2Ba_3Cu_2Sb_2S_(10) (A= K, Rb, Cs)的晶体结构第94-98页
        5.2.3 A_2Ba_3Cu_2Sb_2S_(10) (A=K,Rb, Cs)的性能第98-102页
    5.3 小结第102-103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3-106页
    6.1 总结第103-104页
    6.2 创新点第104页
    6.3 展望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0页
致谢第120-122页
个人简历第122-12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镧系掺杂NaYF4的制备、发光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三元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糖尿病检测和治疗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