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

汉娜·阿伦特的公民政治权利观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人的境况:阿伦特公民政治权利观的理论前设第10-21页
 一、极权主义运动中犹太人境况的反思第10-13页
  (一) 极权主义运动对人权理念的冲击第10-12页
  (二) 犹太人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冷漠第12-13页
 二、人学理论——公民政治权利观的理论基础第13-16页
  (一) 人的"创生性"第13-15页
  (二) 源自人之多样性的公民政治性格第15-16页
 三、行动理论——公民政治权利观的理论核心第16-21页
  (一) "积极生活"中的劳动、工作与行动第16-18页
  (二) 公民的政治自由与参与第18-21页
第二章 公共领域:阿伦特公民政治权利观的实践场域第21-32页
 一、以公民共和模式审视现代公共生活的基础——公共领域的提出第21-24页
  (一) 历史背景第21-22页
  (二) 思想渊源第22-24页
 二、以法律为保障的公共领域之确立第24-28页
  (一) 公共领域存在的条件第25-26页
  (二) 维系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第26-28页
 三、公共领域对于公民政治权利实现的意义第28-32页
  (一) 公共领域对于公民身份的认同第28-29页
  (二) "秀异"与"沟通":公民在公共领域的实践形式第29-32页
第三章 参与式民主:阿伦特公民政治权利观的实现方式第32-42页
 一、阿伦特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第32-35页
  (一) 政党政治的兴起与中介第32-33页
  (二) 官僚体系的膨胀与扩张第33-34页
  (三) 公民政治参与理想的幻灭第34-35页
 二、作为积极健康公众生活标识的公民参与式政治第35-42页
  (一) 参与式民主的滥觞——以公共领域中的行动实现人的价值第35-36页
  (二) 参与式民主的范式——议事会制度第36-38页
  (三) 公民政治参与美德的培养与增进第38-42页
结语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商民主的优势及限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参照
下一篇:论邓小平干部监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