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采石场生态修复研究--以重庆主城九区及周边区县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26页
    2.1 采石场造成的影响研究第15-16页
    2.2 采石场生态修复研究第16-19页
        2.2.1 采石场生态修复技术第16-17页
        2.2.2 采石场生态修复研究进展第17-19页
    2.3 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第19-23页
        2.3.1 生态敏感性评价第19-20页
        2.3.2 矿区(采石场)生态敏感性评价第20页
        2.3.3 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第20-21页
        2.3.4 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第21-23页
    2.4 景观格局评价研究第23-26页
        2.4.1 景观格局研究第23-24页
        2.4.2 景观格局研究方法第24-26页
3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第26-30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26-28页
        3.1.1 区位第26页
        3.1.2 自然概况第26-27页
        3.1.3 社会经济概况第27-28页
    3.2 数据来源第28页
        3.2.1 采石场数据来源第28页
        3.2.2 生态敏感性评价与景观评价数据来源第28页
    3.3 研究方法第28-29页
        3.3.1 单因子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权重确定第28页
        3.3.2 单因子敏感性计算与综合生态敏感性因子计算第28页
        3.3.3 景观格局评价方法第28-29页
        3.3.4 生态修复模式选择第29页
    3.4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29-30页
4 生态敏感性评价第30-48页
    4.1 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第30-34页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30页
        4.1.2 二类指标数据计算方法第30-31页
        4.1.3 指标权重确定第31-34页
    4.2 单因子敏感性分析第34-44页
        4.2.1 单因子敏感性分级标准第34-35页
        4.2.2 单因子敏感性计算结果与分析第35-44页
    4.3 综合生态敏感性分析第44-48页
        4.3.1 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单因子权重第44-45页
        4.3.2 综合生态敏感性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5-48页
5 景观格局分析第48-55页
    5.1 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第48-49页
        5.1.1 景观格局第48-49页
        5.1.2 采石场景观改造依据第49页
    5.2 采石场景观评价第49-55页
        5.2.2 评价方法第49-51页
        5.2.3 采石场景观改造评价第51-55页
6 采石场生态修第55-61页
    6.1 生态敏感性评价与采石场态生态修复的关系第55-57页
        6.1.1 采石场生态环境现状第55-56页
        6.1.2 生态敏感性评价与采石场生态修复的关系第56-57页
    6.2 采石场生态修复技术选择第57-61页
        6.2.1 生态修复原则第57页
        6.2.2 生态修复技术第57-6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1-64页
    7.1 主要结论第61-62页
    7.2 研究创新点第62页
    7.3 论文不足与研究展望第62-64页
        7.3.1 论文不足第62页
        7.3.2 研究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拟研究喀斯特地区不同地表作物覆盖下水土流失特征
下一篇:基于SWAT模型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产流产沙模拟研究--以龙溪河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