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昆虫肠道菌的概述 | 第10-13页 |
1.1 昆虫肠道菌的种类 | 第10页 |
1.2 致病菌的分类及其作用 | 第10-11页 |
1.3 中性菌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4 益生菌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4.1 为宿主提供重要的营养元素并促进宿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 第12页 |
1.4.2 调节宿主肠道菌群的稳定,抵御各种病害侵袭及天敌的捕食 | 第12页 |
1.4.3 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抑制致病菌的定植 | 第12-13页 |
1.4.4 解毒作用 | 第13页 |
2 蜜蜂肠道共生菌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2.1 蜜蜂肠道菌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2.1.1 蜜蜂与其他蜂类肠道内共生菌的异同 | 第14页 |
2.1.2 蜜蜂肠道菌与蜜蜂日龄的关系 | 第14页 |
2.1.3 蜜蜂共生菌与具体的消化道部位的关系 | 第14-15页 |
2.1.4 蜜蜂肠道菌在单个蜜蜂和蜜蜂群落中的区别 | 第15页 |
2.2 蜜蜂肠道菌及其特点 | 第15-16页 |
2.3 蜜蜂肠道菌的作用的研究 | 第16-18页 |
2.3.1 了解蜜蜂的生活方式 | 第16页 |
2.3.2 抵抗其它痫原菌的侵袭 | 第16-17页 |
2.3.3 参与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降解 | 第17-18页 |
2.4 蜜蜂肠道菌的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2.4.1 传统的纯培养技术 | 第18页 |
2.4.2 qPCR(quantitative PCR)在蜜蜂共生菌研究中的用途和特点 | 第18-19页 |
2.4.3 16SrRNA/16SrDNA同源性分析 | 第19-20页 |
2.4.4 悉生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20-21页 |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蜜蜂肠道共生菌的生理生化鉴定 | 第22-3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1.1 材料来源 | 第22页 |
1.2 试剂与配置 | 第22-23页 |
1.2.1 实验药品 | 第22页 |
1.2.2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置 | 第22-23页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页 |
2 实验步骤 | 第23-25页 |
2.1 实验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23-24页 |
2.2 肠道菌的分离纯化 | 第24页 |
2.3 革兰氏染色鉴定 | 第24-25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5-28页 |
3.1 观察菌落特征 | 第25页 |
3.2 革兰氏染色鉴定 | 第25-27页 |
3.3 分析染色结果 | 第27-28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16SrDNA研究蜜蜂肠道多态性 | 第30-5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0-33页 |
1.1 材料来源 | 第30页 |
1.2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0-32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3-39页 |
2.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33-34页 |
2.1.1 样品的采集 | 第33页 |
2.1.2 样品的处理 | 第33-34页 |
2.2 CTAB法提取总基因组及电泳检测 | 第34页 |
2.2.1 基因组的提取 | 第34页 |
2.2.2 电泳检测 | 第34页 |
2.3 所提基因组的电泳检测及PCR扩增 | 第34-37页 |
2.3.1 用通用引物对16SrDNA进行基因扩增 | 第34-35页 |
2.3.2 PCR产物做模板进行的巢式PCR | 第35-36页 |
2.3.3 跑PAGE胶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纯化 | 第36-37页 |
2.4 送样测序 | 第37页 |
2.5 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 | 第37-39页 |
2.5.1 样品的制备 | 第38页 |
2.5.2 胶的制备 | 第38页 |
2.5.3 上样、电泳 | 第38-39页 |
2.5.4 染色并显色 | 第39页 |
2.5.5 SSCP胶的分析及单一条带的回收及测序 | 第39页 |
3 结果分析 | 第39-52页 |
3.1 蜜蜂肠道共生菌总基因组的提取 | 第39-40页 |
3.2 用通用引物扩增 | 第40页 |
3.3 用V3区引物扩增 | 第40-41页 |
3.4 PCR产物的回收及纯化 | 第41页 |
3.5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 第41-43页 |
3.6 测序结果 | 第43-52页 |
3.6.1 测序基础数据统计 | 第43页 |
3.6.2 去除低复杂度序列 | 第43-44页 |
3.6.3 Overlap拼接 | 第44页 |
3.6.4 去除引物序列,形成tags | 第44-45页 |
3.6.5 Tags物种注释 | 第45-46页 |
3.6.6 OUT(Operation Taxonomic Unit)分析 | 第46-47页 |
3.6.7 单样品复杂度分析 | 第47-48页 |
3.6.8 样品中具体情况 | 第48-50页 |
3.6.9 多样品间的分析 | 第50-52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