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3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1 考虑摩擦的齿轮动力学研究 | 第17-19页 |
1.3.2 齿轮热变形研究 | 第19-21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考虑摩擦的直齿轮传动系统建模分析 | 第23-38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激励的类型和性质 | 第24-26页 |
2.2.1 齿轮传动外部激励 | 第24-25页 |
2.2.2 齿轮传动内部激励 | 第25-26页 |
2.3 齿轮传动过程因素分析 | 第26-35页 |
2.3.1 啮合过程分析 | 第27-29页 |
2.3.2 齿侧间隙 | 第29-30页 |
2.3.3 轮齿啮合综合刚度 | 第30-32页 |
2.3.4 静传递误差 | 第32-33页 |
2.3.5 齿面摩擦 | 第33-35页 |
2.4 考虑摩擦的直齿轮动力学建模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计入温度效应的直齿轮传动系统建模分析 | 第38-50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齿轮轮齿的几何热变形计算 | 第38-42页 |
3.2.1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热变形简介 | 第38-39页 |
3.2.2 渐开线齿轮极坐标参数方程 | 第39-40页 |
3.2.3 实际热变形后的渐开线齿轮参数方程 | 第40页 |
3.2.4 温度影响下的齿侧间隙确定 | 第40-42页 |
3.3 发生热变形后齿廓线分析 | 第42-48页 |
3.3.1 切线坐标的介绍 | 第42-43页 |
3.3.2 齿廓线关系的几何学分析理论基础 | 第43-44页 |
3.3.3 热变形后共轭齿廓线方程求解 | 第44-47页 |
3.3.4 热变形前后齿轮啮合线的变化分析 | 第47-48页 |
3.4 考虑温度效应的含摩擦齿轮副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齿轮动力学响应分析 | 第50-91页 |
4.1 数值求解方法 | 第50-51页 |
4.2 时间历程图和功率谱图 | 第51-52页 |
4.3 相图和Poincare截面图 | 第52-53页 |
4.4 发生齿轮敲击的评价指标 | 第53-54页 |
4.5 齿轮摩擦功耗 | 第54页 |
4.6 参数对考虑摩擦的直齿轮系统特性影响分析 | 第54-68页 |
4.6.1 摩擦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 第55-59页 |
4.6.2 齿侧间隙对系统特性影响 | 第59-61页 |
4.6.3 转矩波动频率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 第61-63页 |
4.6.4 各因素对轮齿敲击特性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 | 第63-66页 |
4.6.5 各因素对摩擦功损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 | 第66-68页 |
4.7 参数对计入温度效应的直齿轮系统特性影响分析 | 第68-88页 |
4.7.1 摩擦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 第68-72页 |
4.7.2 齿侧间隙对系统特性影响 | 第72-74页 |
4.7.3 转矩波动频率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 第74-76页 |
4.7.4 温度效应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 第76-80页 |
4.7.5 各因素对轮齿敲击特性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 | 第80-84页 |
4.7.6 各因素对摩擦功损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 | 第84-8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8-9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4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91-92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