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城市污泥与垃圾焚烧飞灰协同共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探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5页
    1.1 城市污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的需求第16-17页
    1.2 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的需求第17-19页
    1.3 污泥飞灰共处理协同资源化的可行性和研究基础第19-33页
        1.3.1 污泥调理的物理化学原理第19-25页
        1.3.2 垃圾焚烧飞灰的基本特性第25-28页
        1.3.3 重金属形态对于重金属高温挥发和重金属溶出的控制作用第28-30页
        1.3.4 城市污泥飞灰共处理对解决飞灰污泥高温资源化技术瓶颈的可行性分析第30-33页
    1.4 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33-35页
        1.4.1 研究目的第33页
        1.4.2 研究内容第33-34页
        1.4.3 技术路线第34页
        1.4.4 主要创新点第34-35页
第二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第35-47页
    2.1 实验材料第35-36页
        2.1.1 污泥来源与特性第35页
        2.1.2 焚烧飞灰来源与特性第35-36页
    2.2 分析方法第36-46页
        2.2.1 污泥的重金属特性分析第36-37页
        2.2.2 污泥焚烧灰渣的特性分析第37-38页
        2.2.3 污泥脱水性能测定第38-45页
        2.2.4 焚烧飞灰重金属特性分析第45-46页
    2.3 表征方法第46-47页
        2.3.1 X 射线衍射分析第46页
        2.3.2 FTIR 红外光谱分析第46页
        2.3.3 FE-SEM-EDX 电镜分析第46页
        2.3.4 TG-DSC 热重分析第46-47页
第三章 污泥重金属形态和高温挥发特性第47-65页
    3.1 上海市典型污水处理污泥的重金属形态分布与毒性浸出第47-55页
        3.1.1 上海市典型污水厂污泥的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第47-51页
        3.1.2 上海市典型污水厂污泥的重金属毒性浸出特征第51-53页
        3.1.3 上海市典型污水厂污泥的重金属形态分布与其毒性浸出的关系第53-55页
    3.2 污水污泥高温焚烧过程中的重金属特性第55-63页
        3.2.1 高温焚烧条件对污泥焚烧过程中的重金属挥发率的影响第56-59页
        3.2.2 污泥高温焚烧过程中的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变化第59-63页
    3.3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焚烧飞灰重金属形态和高温挥发特性第65-76页
    4.1 焚烧飞灰的重金属特性第65-68页
        4.1.1 焚烧飞灰重金属的高温挥发特性第65-66页
        4.1.2 焚烧飞灰重金属的浸出毒性第66-67页
        4.1.3 焚烧飞灰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第67-68页
    4.2 湿法预处理对焚烧飞灰重金属行为的影响第68-69页
        4.2.1 湿法预处理前后焚烧飞灰重金属的浸出毒性第68页
        4.2.2 湿法预处理前后焚烧飞灰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第68-69页
    4.3 湿法稳定处理对焚烧飞灰重金属特性的影响第69-75页
        4.3.1 重金属稳定剂的影响第69-71页
        4.3.2 湿法预处理前后焚烧飞灰重金属的高温挥发特性第71-73页
        4.3.3 湿法稳定处理前后焚烧飞灰的 XRD 表征第73页
        4.3.4 湿法稳定处理前后焚烧飞灰的 TGA-MS第73-74页
        4.3.5 湿法稳定处理前后焚烧飞灰的重金属形态分布第74-75页
    4.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污泥焚烧飞灰共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第76-106页
    5.1 焚烧飞灰对污泥脱水沉降性能的影响第76-83页
        5.1.1 焚烧飞灰对污泥比阻和净污泥固体产率的影响第76-79页
        5.1.2 焚烧飞灰对污泥含水率和上清液浊度的影响第79-81页
        5.1.3 焚烧飞灰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第81-83页
    5.2 焚烧飞灰中单一组分因素对污泥脱水特性的影响第83-93页
        5.2.1 焚烧飞灰对污泥脱水体系调理作用的控制因素第83-84页
        5.2.2 pH 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第84-89页
            5.2.2.1 污泥在不同 pH 条件下的脱水效果试验第84-85页
            5.2.2.2 特征 pH 值下污泥 EPS 可提取率试验第85-86页
            5.2.2.3 NaOH 与 Ca(OH)_2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对比第86-88页
            5.2.2.4 NaOH 与 Ca(OH)_2特征 pH 值下污泥可提取 EPS 的对比第88-89页
        5.2.3 钙离子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第89-90页
        5.2.4 盐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第90-93页
            5.2.4.1 飞灰水洗前后对污泥沉降性能对比第90-91页
            5.2.4.2 焚烧飞灰水洗前后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对比第91-92页
            5.2.4.3 不同盐类调理污泥脱水的效果第92-93页
    5.3 焚烧飞灰中组分因素复合对污泥脱水的协同调理第93-104页
        5.3.1 RSM 实验设计第93-95页
        5.3.2 污泥含水率试验第95-99页
        5.3.3 污泥 SRF 试验第99-103页
        5.3.4 焚烧飞灰调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主要机制第103-104页
    5.4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六章 污泥焚烧飞灰协同处置混合物的重金属特性第106-113页
    6.1 污泥焚烧飞灰协同处置后混合物重金属的高温挥发特性第106-108页
        6.1.1 80%脱水污泥与焚烧飞灰协同处置后的混合物第106-107页
        6.1.2 98%水分剩余污泥与焚烧飞灰协同处置后的混合物第107-108页
    6.2 污泥焚烧飞灰混合物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第108-110页
    6.3 污泥焚烧飞灰协同处置后混合物的重金属浸出毒性第110-111页
    6.4 污泥焚烧飞灰协同共处置的除氯特性第111页
    6.5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第七章 污泥飞灰协同资源化制备水泥工程示范试验第113-126页
    7.1 焚烧飞灰协同除氯预处理污泥高效脱水工程示范第113-118页
        7.1.1 工程示范总体技术路线第113-114页
        7.1.2 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焚烧飞灰调理高效脱水与机械强化混合平台第114-115页
        7.1.3 污泥焚烧飞灰协同处置脱水改善工程示范试验第115-116页
        7.1.4 协同处置脱水后混合物自然风干特性第116-117页
        7.1.5 污泥焚烧飞灰协同处置对氯离子的去除第117-118页
    7.2 污泥焚烧飞灰协同处置后混合物低温干燥工业试验第118-120页
    7.3 污泥焚烧飞灰协同处置制备水泥熟料产业化试验第120-125页
        7.3.1 产业化试验生料配比第121-123页
        7.3.2 生料中氯含量监测第123-124页
        7.3.3 水泥熟料强度检测第124-125页
    7.4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26-129页
    8.1 结论第126-128页
    8.2 建议与展望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40-141页
致谢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间的景深:德勒兹电影理论研究
下一篇:ABC2半导体化合物性能预测和数据挖掘平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