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

时间的景深:德勒兹电影理论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36页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20页
        1、影像与电影第12-15页
        2、电影与哲学第15-18页
        3、内部与外部第18-20页
    二、文献综述第20-29页
    三、论文架构第29-36页
第二章 共振与生成第36-74页
    一、叙述策略:德勒兹一晶体第36-46页
        <一> 反射与回环第36-45页
        <二> 德勒兹-晶体第45-46页
    二、跃迁:从运动到时间第46-61页
        <一> 影像:从运动到时间第46-52页
        <二>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论衡第52-61页
    三、时间:在经验与先验之间第61-74页
        <一> 晶体-影像概述第61-68页
        <二> 《公民凯恩》——理论与例证的构型第68-74页
第三章 影像何谓第74-101页
    一、电影作为自动装置——影像即本体第74-85页
        <一> 整体与全体第74-79页
        <二> 拟像的客体第79-85页
    二、柏格森与德勒兹:来源与超越第85-92页
        <一> 影像:形上之论第85-88页
        <二> 幻象:虚假缔结第88-92页
    三、运动-影像的三种化身第92-101页
        <一> 运动-影像的三种化身第92-96页
        <二> 德勒兹与柏格森的分叉第96-101页
第四章 时间的景深第101-147页
    一、倒锥图式:时间、景深、“涟漪”第101-119页
        <一> 时间与景深第101-110页
        <二> 时间的景深:一种遗忘第110-115页
        <三> 非-剪辑第115-119页
    二、作为遗忘的影像第119-134页
        <一> 一般遗忘与纯粹遗忘第119-126页
        <二> 遗忘-影像:小津安二郎第126-134页
    三、影像:失动的装置第134-147页
        <一> 时间的焦距第134-140页
        <二> 遗忘-影像第140-147页
第五章 冗余与间隙:符号何为第147-166页
    一、麦茨与德勒兹:体貌特征质料第147-152页
        <一> 体貌质料与前语言第147-151页
        <二> 德勒兹:影像的集成与区分第151-152页
    二、电影符号:调频与分节第152-157页
        <一> 调频与分节第152-154页
        <二> 所指的零度第154-157页
    三、电影的谐波第157-166页
        <一> 符号作为显示(德勒兹与皮尔士)第157-162页
        <二> 电影的谐波第162-166页
第六章 结论第166-172页
    一、电影装置第166-167页
    二、影像在己第167-169页
    三、世界间性第169-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77页
参考影片第177-180页
致谢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精度硬支承动平衡机通用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城市污泥与垃圾焚烧飞灰协同共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