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薄膜褶皱力学行为的数值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褶皱现象 | 第9页 |
| 1.2 薄膜褶皱 | 第9-10页 |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2 薄膜褶皱理论发展 | 第13-22页 |
| 2.1 简介 | 第13页 |
| 2.2 引发褶皱的标准 | 第13-14页 |
| 2.3 理论方法 | 第14-20页 |
| 2.3.1 张力场理论 | 第15页 |
| 2.3.2 可变泊松比法 | 第15-16页 |
| 2.3.3 有限刚度理论 | 第16-20页 |
| 2.4 数值方法 | 第20-21页 |
| 2.4.1 IMP方法 | 第20页 |
| 2.4.2 惩罚张力场参数方法 | 第20页 |
| 2.4.3 薄壳理论 | 第20-2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3 数值模拟 | 第22-31页 |
| 3.1 ABAQUS简介 | 第22页 |
| 3.2 分析过程 | 第22-26页 |
| 3.2.1 预应力加载 | 第23页 |
| 3.2.2 特征值屈曲分析 | 第23-25页 |
| 3.2.3 后屈曲分析 | 第25-26页 |
| 3.3 有限元描述和实现过程 | 第26-30页 |
| 3.3.1 单元类型选择 | 第27-29页 |
| 3.3.2 单元密度 | 第29页 |
| 3.3.3 灵敏度缺陷 | 第29-30页 |
| 3.3.4 稳定系数 | 第3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4 结果分析 | 第31-53页 |
| 4.1 临界屈曲应变 | 第31-40页 |
| 4.2 平面应力分析 | 第40-44页 |
| 4.3 起皱分析 | 第44-5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录A 单位制 | 第58-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