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8-9页 |
1 职业病的概念、历史、特点和类型 | 第9-12页 |
1.1 职业病的概念和历史 | 第9-10页 |
1.1.1 概念及其构成 | 第9页 |
1.1.2 发展历史 | 第9-10页 |
1.2 职业病的主要特点和类型 | 第10-12页 |
1.2.1 主要特点 | 第10-11页 |
1.2.2 主要类型 | 第11-12页 |
2 我国现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规制分析 | 第12-20页 |
2.1 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12页 |
2.2 主要问题和缺陷 | 第12-20页 |
2.2.1 对诊断机构的认定有缺陷 | 第12-15页 |
2.2.2 职业病诊断异议的救济手段单一 | 第15-16页 |
2.2.3 法律责任分担有偏差,追责机制不完善 | 第16页 |
2.2.4 救助赔偿机制不足 | 第16-18页 |
2.2.5 工会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 | 第18页 |
2.2.6 诊断鉴定程序与工伤保险制度衔接不畅 | 第18-20页 |
3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地区)职业病防治法律的介绍与比较 | 第20-29页 |
3.1 英美法系国家或地区职业病的法律规定 | 第20-26页 |
3.1.1 美国 | 第20-22页 |
3.1.2 英国 | 第22-23页 |
3.1.3 香港 | 第23-26页 |
3.2 大陆法系国家职业病的法律规定 | 第26-27页 |
3.2.1 德国 | 第26页 |
3.2.2 日本 | 第26-27页 |
3.3 与中国现行职业病防治制度的比较和启发 | 第27-29页 |
4 如何完善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 | 第29-35页 |
4.1 立法上 | 第29-31页 |
4.1.1 深化职业病防治的立法思想 | 第29页 |
4.1.2 完善职业病双重救济权制度 | 第29-30页 |
4.1.3 增加职业病诊断异议的救济手段 | 第30页 |
4.1.4 完善职业病患者诊断申请权制度 | 第30页 |
4.1.5 完善职业病患者知情同意权制度 | 第30-31页 |
4.1.6 强化监管制度 | 第31页 |
4.2 执法上 | 第31-35页 |
4.2.1 认清我国职业病现状,时刻保持警醒 | 第31-32页 |
4.2.2 加强职业病防治理念的灌输 | 第32-33页 |
4.2.3 让职业病诊断更专业、更方便 | 第33页 |
4.2.4 尝试复合救济模式 | 第33页 |
4.2.5 对用工单位的管理不能放松 | 第33-34页 |
4.2.6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帮助和救济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