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8页 |
1.1 伊维菌素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 第11页 |
1.1.2 伊维菌素概述 | 第11-12页 |
1.1.3 伊维菌素的特点及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1.2 伊维菌素的作用机理 | 第13页 |
1.3 伊维菌素药效学 | 第13-14页 |
1.3.1 伊维菌素的抗虫普 | 第13页 |
1.3.2 伊维菌素的抗虫机制 | 第13-14页 |
1.4 伊维菌素的应用 | 第14页 |
1.5 伊维菌素药动学 | 第14-15页 |
1.6 伊维菌素毒理学 | 第15页 |
1.6.1 伊维菌素的毒性研究 | 第15页 |
1.6.2 伊维菌素的残留研究 | 第15页 |
1.7 o/w 型抗寄生虫药用微乳载药系统的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8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9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制备和药效学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制备及质量评价 | 第18-25页 |
2.1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制备 | 第18-20页 |
2.1.1 材料和方法 | 第18-19页 |
2.1.2 试验用数据的设计 | 第19页 |
2.1.3 纳米乳类型的鉴定 | 第19页 |
2.1.4 纳米乳稳定性评价 | 第19页 |
2.1.5 粒度分析 | 第19-20页 |
2.1.6 形态鉴定 | 第20页 |
2.2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实验室制备 | 第20-22页 |
2.2.1 缓释剂和控释剂研究 | 第20页 |
2.2.2 伊维菌素脂质体 | 第20页 |
2.2.3 伊维菌素纳米乳 | 第20-21页 |
2.2.4 微乳的类型 | 第21页 |
2.2.5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制作 | 第21-22页 |
2.3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分析 | 第22-24页 |
2.3.1 微乳剂形态学检测 | 第22页 |
2.3.2 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 | 第22-23页 |
2.3.3 微乳剂的稳定性考察 | 第23页 |
2.3.4 微乳剂类型的鉴定 | 第23页 |
2.3.5 微乳剂特点 | 第23-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药效学研究 | 第25-53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3.1.1 试验动物 | 第25-26页 |
3.1.2 药品试剂 | 第26页 |
3.1.3 试验仪器 | 第2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6-32页 |
3.2.1 动物分组和给药 | 第26-29页 |
3.2.2 两种药物(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伊祛虫)在临床上使用特点 | 第29页 |
3.2.3 粪便样品采集 | 第29-30页 |
3.2.4 临床症状观察 | 第30页 |
3.2.5 体外节肢昆虫采集 | 第30-31页 |
3.2.6 螨的采集 | 第31-32页 |
3.2.7 虫卵计数 | 第32页 |
3.2.8 试验前后体重变化 | 第3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2页 |
3.3.1 虫卵计数和各时间段虫卵减少率 | 第32-47页 |
3.3.2 试验结束各组羊的体重变化情况统计 | 第47-49页 |
3.3.3 两种药物(伊维菌素 o/w 注射液、伊祛虫)在临床上对比使用情况分析 | 第49-50页 |
3.3.4 临床症状结果分析 | 第50页 |
3.3.5 体外节肢昆虫采集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3.3.6 螨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3.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4.1 全文结论 | 第53-54页 |
4.2 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