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目次 | 第15-17页 |
1 前言 | 第17-28页 |
1.1 面部情绪及其识别 | 第17-18页 |
1.2 面部情绪识别的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1.2.1 面部情绪识别的家庭影响 | 第18-19页 |
1.2.2 面部情绪认知的人格影响 | 第19-21页 |
1.3 人格结构 | 第21-25页 |
1.3.1 病理性人格的维度型模型 | 第22-23页 |
1.3.2 模型选择与跨文化稳定性的验证 | 第23-25页 |
1.4 面部情绪识别中的人格相关皮层机制 | 第25-27页 |
1.5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27页 |
1.6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7-28页 |
2 研究假设与策略 | 第28-31页 |
2.1 研究假设 | 第28页 |
2.2 研究策略 | 第28-31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1-38页 |
3.1 被试 | 第31-32页 |
3.1.1 家庭因素和人格因素的影响 | 第31页 |
3.1.2 病理性人格结构 | 第31-32页 |
3.1.3 面部情绪皮层加工机制 | 第32页 |
3.2 研究手段及研究过程 | 第32-35页 |
3.2.1 问卷评定 | 第32-33页 |
3.2.2 面部情绪识别检测 | 第33-34页 |
3.2.3 面部情绪诱发ERPs测试 | 第34-35页 |
3.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5-38页 |
3.3.1 人格问卷 | 第35-36页 |
3.3.2 面部情绪识别及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 第36-37页 |
3.3.3 面部情绪诱发ERPs | 第37-38页 |
4. 结果 | 第38-53页 |
4.1 面部情绪识别及父母教养方式 | 第38-41页 |
4.2 病理性人格结构 | 第41-46页 |
4.3 面部情绪诱发ERPs测试 | 第46-53页 |
5. 讨论 | 第53-62页 |
5.1 父母教养方式对面部情绪识别的影响 | 第53-56页 |
5.1.1 父母教养方式对健康人面部情绪识别的影响 | 第53页 |
5.1.2 人格对面部情绪识别的影响及家庭成因的特殊性 | 第53-56页 |
5.2 病理性人格因子结构 | 第56-59页 |
5.2.1 病理性人格的五个因子 | 第56-58页 |
5.2.2 与开放性相关的病理性人格第五因子 | 第58-59页 |
5.3 病理性人格特质及其面部情绪诱发ERPs的特点 | 第59-6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2-66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创新点 | 第63-64页 |
6.3 不足 | 第64页 |
6.4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88页 |
匿名评审意见建议及修改反馈说明 | 第88-92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