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正丁醇发酵中厌氧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纤维素类生物质资源及其生物降解概述第10-13页
        1.2.1 纤维素类生物质来源及其结构第10页
        1.2.2 厌氧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第10-11页
        1.2.3 厌氧纤维素降解菌纤维素酶系第11-13页
    1.3 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第13-14页
    1.4 生物发酵产丁醇的研究第14-15页
    1.5 利用纤维素发酵生产丁醇的研究第15-17页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8-31页
    2.1 实验材料第18-21页
        2.1.1 菌种及菌种样品的来源第18页
        2.1.2 实验试剂第18-19页
        2.1.3 培养基第19-20页
        2.1.4 主要仪器设备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6页
        2.2.1 培养基的配制第21页
        2.2.2 厌氧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第21-22页
        2.2.3 纤维素降解菌系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第22-23页
        2.2.4 厌氧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鉴定第23-26页
    2.3 分析方法第26-31页
        2.3.1 纤维素降解率测定第26-27页
        2.3.2 纤维素酶活测定第27-29页
        2.3.3 发酵产物的测定第29-31页
第3章 厌氧降解纤维素复合菌系的筛选及其菌株的分离鉴定第31-46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厌氧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富集第31-32页
    3.3 厌氧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第32-33页
    3.4 N3 复合菌系的特性研究第33-36页
        3.4.1 N3 复合菌系的富集培养末端产物第33-34页
        3.4.2 富集培养过程群落分析第34-35页
        3.4.3 N3 生长曲线第35-36页
    3.5 厌氧纤维素降解菌株的分离与鉴定第36-45页
        3.5.1 厌氧纤维素降解菌株的分离纯化第36-38页
        3.5.2 分离菌株的再组合研究第38-39页
        3.5.3 N3-2 菌株的鉴定第39-45页
    3.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N3 复合菌系与丙酮丁醇梭菌共培养利用纤维素产丁醇研究第46-54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产丁醇菌接入时间点对体系产丁醇的影响第46-48页
    4.3 纤维素浓度对共培养体系产丁醇的影响第48-49页
    4.4 共培养体系接种量对产丁醇的影响第49-51页
    4.5 初始 PH 值对发酵末端产物的影响第51页
    4.6 不同底物对发酵末端产物的影响第51-52页
    4.7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介孔氧化硅纳米材料控制siRNA释放性能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普洱茶纯菌发酵过程中活性组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