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昆仑雪菊化学成分及品质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符号及縮略语说明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第一节 药用菊花研究进展第12-16页
        1 药用菊花的本草考证第12页
        2 药用菊花资源研究第12-13页
        3 药用菊花化学成分第13-14页
            3.1 挥发油第13页
            3.2 黄酮类成分第13页
            3.3 咖啡酸类成分第13-14页
            3.4 多糖类成分第14页
            3.5 微量元素与氨基酸第14页
        4 药用菊花药理研究第14-16页
            4.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第14-15页
            4.2 抗炎作用第15页
            4.3 抗菌作用第15页
            4.4 抗病毒作用第15页
            4.5 抗肿瘤作用第15页
            4.6 抗氧化作用第15-16页
    第二节 昆仑雪菊研究进展第16-22页
        1 植物学特征第16-17页
            1.1 形态特征第16页
            1.2 显微结构第16-17页
            1.3 植物学研究第17页
        2 昆仑雪菊化学成分第17-20页
            2.1 挥发油第17页
            2.2 黄酮类化合物第17-18页
            2.3 多糖类成分第18页
            2.4 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第18-19页
            2.5 皂苷类和有机酸第19页
            2.6 其他成分第19-20页
        3 昆仑雪菊药理研究第20-22页
            3.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第20页
            3.2 抗氧化作用第20-21页
            3.3 抗炎作用第21页
            3.4 抗癌作用第21-22页
            3.5 抗菌作用第22页
        4 昆仑雪菊其他研究第22页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2-24页
        1 研究目的意义第22-23页
        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第二章 昆仑雪菊主要活性成分分析第24-34页
    摘要第24-25页
    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25页
        1.1 材料第25页
        1.2 试剂及仪器第25页
    2 方法第25-30页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25-26页
        2.2 标准品溶液剂标准曲线制备第26-27页
        2.3 总黄酮含量测定第27-28页
        2.4 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苷及槲皮苷含量测定第28-29页
        2.5 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及刺槐素含量测定第29-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32页
        3.1 总黄酮含量第31页
        3.2 绿原酸含量第31页
        3.3 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第31页
        3.4 木犀草苷含量第31页
        3.5 槲皮苷含量第31-32页
        3.6 槲皮素含量第32页
        3.7 木犀草素含量第32页
        3.8 芹菜素含量第32页
        3.9 刺槐素含量第32页
    4 讨论第32-34页
第三章 昆仑雪菊挥发性成分分析第34-44页
    摘要第34页
    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34-35页
        1.1 材料第34页
        1.2 试剂及仪器第34-35页
    2 方法第35页
        2.1 挥发油的制备第35页
        2.2 挥发油的GC-MS分析第3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5-43页
        3.1 昆仑雪菊挥发性成分分析第35-36页
        3.2 杭菊挥发性成分分析第36-41页
        3.3 贡菊挥发性成分分析第41-42页
        3.4 三种菊花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第42-43页
    4 讨论第43-44页
第四章 昆仑雪菊多糖、灰分、水浸出物含量分析第44-50页
    摘要第44页
    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44页
        1.1 材料第44页
        1.2 试剂及仪器第44页
    2 方法第44-48页
        2.1 灰分测定第44-45页
        2.2 浸出物测定第45页
        2.3 总糖含量测定第45-46页
        2.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46-4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8-49页
        3.1 浸出物含量第48页
        3.2 灰分含量第48页
        3.3 多糖含量第48-49页
    4 讨论第49-50页
第五章 昆仑雪菊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分析第50-56页
    摘要第50页
    1 材料、试剂及仪器第50-51页
        1.1 材料第50页
        1.2 试剂及仪器第50-51页
    2 方法第51-52页
        2.1 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第51页
        2.2 氨基酸含量测定第51-5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2-54页
        3.1 微量元素含量第52-53页
        3.2 氨基酸含量第53-54页
    4 讨论第54-56页
全文总结与创新之处第56-58页
    1 全文结论第56页
    2 创新之处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6页
附录第66-70页
发表文章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促透剂对伊维菌素经皮给药的促透作用及其药代动力学测定
下一篇:二甲双胍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改善SAMP8小鼠的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