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生长素和赤霉素诱导棉花纤维起始发育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录第4-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本文主要缩略词第11-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48页
    第一章 棉花纤维发育研究进展第12-32页
        1 棉花纤维发育基本过程第12-15页
            1.1 棉花纤维发育的生理学研究第13-15页
                1.1.1 纤维发育起始期第13-14页
                1.1.2 纤维发育延伸期第14页
                1.1.3 纤维发育次生壁合成期第14-15页
                1.1.4 纤维发育成熟期第15页
        2 棉纤维与其它毛状体发育比较第15页
        3 与毛状体发育有关基因研究进展第15-21页
        4 与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及转录因子研究进展第21-27页
            4.1 转录因子与棉纤维发育第21-23页
            4.2 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第23页
            4.3 细胞骨架相关基因第23-24页
            4.4 细胞壁松弛相关基因第24页
            4.5 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第24-27页
        5 植物激素与纤维发育研究进展第27-32页
            5.1 生长素(IAA)第27-28页
            5.2 赤霉素(GAs)第28-30页
            5.3 油菜素内酯(BR)第30页
            5.4 乙烯(ET)第30页
            5.5 脱落酸(ABA)第30-31页
            5.6 细胞分裂素(CK)第31-32页
    第二章 转录组学研究进展第32-38页
        1 转录组学技术研究进展第32-36页
            1.1 基于测序的转录组学研究第32-36页
                1.1.1 测序技术的发展第32页
                1.1.2 Illumina测序种类第32-36页
        2 棉花转录组学研究进展第36-38页
    第三章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38-48页
        1 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进展第38-45页
            1.1 基于双向凝胶电泳及其染色的蛋白质组学定量技术第38-40页
            1.2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定量技术第40-45页
                1.2.1 基于质谱的标记定量技术第40-44页
                1.2.2 基于质谱的非标记定量技术第44-45页
        2 棉花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第45-47页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7-48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第48-127页
    第四章 转录组研究第48-9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54页
            1.1 植物材料第48页
            1.2 试验方法第48-51页
                1.2.1 BT培养基的配制第48-49页
                1.2.2 棉花胚珠的组织培养第49页
                1.2.3 棉花RNA的提取第49-50页
                1.2.4 QRT-PCR分析第50-51页
            1.3 Illumina测序第51-54页
                1.3.1 实验样品准备第51页
                1.3.2 基因覆盖度统计第51页
                1.3.3 基因表达量第51-52页
                1.3.4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第52-53页
                1.3.5 Gene Ontology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第53页
                1.3.6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第53-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94页
            2.1 测序结果第54-55页
            2.2 测序评估第55-58页
                2.2.1 测序质量评估第55-56页
                2.2.2 测序饱和度分析和随机统计性分析第56-57页
                2.2.3 基因覆盖度统计第57-58页
            2.3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第58-62页
            2.4 Gene Ontology显著性分析第62-74页
                2.4.1 IAA诱导下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第63页
                2.4.2 GA_3诱导下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第63-64页
                2.4.3 IAA+GA_3诱导下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第64-74页
            2.5 Pathway显著性分析第74-80页
                2.5.1 IAA诱导下Pathway分析第74-75页
                2.5.2 GA_3诱导下Pathway分析第75-76页
                2.5.3 IAA+GA_3诱导下Pathway分析第76-80页
            2.6 细胞壁(cell wall)第80-81页
            2.7 淀粉和蔗糖(starch and sucrose)第81-82页
            2.8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第82-84页
            2.9 植物激素和信号转导(plant hormone and signaling tranduction)第84-90页
            2.10 QRT-PCR分析验证第90-94页
        3 讨论第94-96页
        4 小结第96-97页
    第五章 蛋白质组研究第97-12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7-100页
            1.1 植物材料第97页
            1.2 试验方法第97-100页
                1.2.1 利用改良苯酚法提取棉花胚珠总蛋白第97-98页
                1.2.2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第98页
                1.2.3 蛋白质溶解第98页
                1.2.4 iTRAQ标记第98-99页
                1.2.5 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检索第99页
                1.2.6 蛋白网络分析第99-10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0-120页
            2.1 iTRAQ质谱鉴定结果第100-102页
            2.2 Gene Ontology分析第102-106页
            2.3 Pathway分析第106-113页
            2.4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调节第113-120页
        3 讨论第120-121页
            3.1 细胞骨架蛋白(cytoskeleton protein)第120页
            3.2 细胞色素(Cytochrome P450)第120页
            3.3 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第120-121页
        4 小结第121-122页
    第六章 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关联性分析第122-12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22页
            1.1 试验材料第122页
            1.2 试验方法第122页
        2 结果和分析第122-124页
            2.1 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相关性第122-124页
            2.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的代谢路径比较第124页
        3 讨论第124-125页
        4 小结第125-127页
全文结论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6页
附录第146-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评价量表的研制
下一篇:GUSS在长期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