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微型计算机论文--各种微型计算机论文--服务器、工作站论文

基于Worker模式的负载均衡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前言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第11-13页
        1.3.1 本课题主要工作第11页
        1.3.2 论文结构安排第11-13页
2 相关技术背景第13-23页
    2.1 集群第13页
    2.2 负载均衡技术第13-18页
        2.2.1 负载均衡目标第14-15页
        2.2.2 静态负载均衡算法介绍第15页
        2.2.3 常见静态负载均衡算法第15-17页
        2.2.4 动态负载均衡算法介绍第17页
        2.2.5 常见动态负载均衡算法第17-18页
    2.3 排队论第18-21页
        2.3.1 排队论简介第18-19页
        2.3.2 排队论系统模型基本组成第19-20页
        2.3.3 排队论系统的分类第20页
        2.3.4 排队系统问题的求解第20页
        2.3.5 多服务台M/M/C排队模型第20-21页
    2.4 调度算法的评价第21-23页
        2.4.1 算法的评价标准第21页
        2.4.2 算法性能分析第21页
        2.4.3 算法稳定性分析第21页
        2.4.4 调度算法的评价参数第21-22页
        2.4.5 系统负载的均衡性第22-23页
3 基于Worker模式的负载均衡技术设计第23-39页
    3.1 基本工作原理第23-24页
    3.2 任务量算法第24-28页
    3.3 策略设定第28-30页
        3.3.1 单返静态数量分配第28-29页
        3.3.2 单返权值数量分配第29页
        3.3.3 单返动态数量分配第29页
        3.3.4 多返静态数量分配第29页
        3.3.5 多返权值数量分配第29-30页
        3.3.6 多返动态数量分配第30页
    3.4 最快响应理论数值第30-35页
        3.4.1 低负载场景第30-31页
        3.4.2 高负载场景 1(高并发)第31-33页
        3.4.3 高负载场景 2(高计算量)第33-34页
        3.4.4 高负载场景 3(高并发高计算量)第34-35页
    3.5 任务迁移第35页
    3.6 可靠性第35-36页
    3.7 稳定性第36页
    3.8 会话保持第36-37页
    3.9 可伸缩性第37-39页
        3.9.1 可伸缩性等级第37-38页
        3.9.2 伸缩策略第38-39页
4 基于LBBW技术的软件系统实现第39-45页
    4.1 skynet简介第39-41页
        4.1.1 skynet简介第39页
        4.1.2 skynet的运行原理第39-40页
        4.1.3 基于skynet的开发原理第40-41页
    4.2 基于LBBW技术的系统设计第41-42页
        4.2.1 整体结构设计第41-42页
        4.2.2 LBBW均衡器设计第42页
        4.2.3 LBBW均衡代理设计第42页
    4.3 基于LBBW技术的系统实现第42-45页
        4.3.1 LBBW均衡器实现第42-43页
        4.3.2 LBBW均衡代理实现第43-45页
5 测试与分析第45-51页
    5.1 测试环境第45页
    5.2 搭建Nginx系统负载均衡的测试环境第45-46页
    5.3 搭建LBBW系统负载均衡的测试环境第46页
    5.4 压测请求的设计和压测工具配置第46-47页
    5.5 随机性测试第47-48页
        5.5.1 随机性测试目的第47页
        5.5.2 随机低负载测试第47页
        5.5.3 随机高负载测试第47-48页
        5.5.4 随机超高负载测试第48页
        5.5.5 随机高负载大差异测试第48页
        5.5.6 随机性测试总结第48页
    5.6 针对性测试第48-51页
        5.6.1 针对性测试目的第48页
        5.6.2 针对性低负载测试第48-49页
        5.6.3 针对性高负载测试第49页
        5.6.4 针对性超高负载测试第49页
        5.6.5 针对性高负载大差异测试第49-50页
        5.6.6 针对性测试总结第50-5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6.1 论文总结第51页
    6.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ackstepping的模糊自适应船舶航向控制
下一篇:两级气泡泵与溴化锂制冷系统耦合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