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8-19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8页 |
1.2.2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第18-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20-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2.1.1 细胞系 | 第20页 |
2.1.2 主要试剂及配置 | 第20-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8页 |
2.2.1 常规细胞培养 | 第24页 |
2.2.2 Western Blot检测 | 第24-25页 |
2.2.3 MTT实验 | 第25-26页 |
2.2.4 q RT-PCR实验 | 第26-27页 |
2.2.5 结晶紫染色实验 | 第27页 |
2.2.6 细胞流式凋亡分析 | 第27-28页 |
2.2.7 数据软件分析 | 第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多西紫杉醇对AR-V7差异表达PCa细胞系的作用 | 第29-3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AR-V7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去势抗性相关性的确认 | 第29-30页 |
3.3 多西紫杉醇对AR-V7差异表达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雷公藤红素增敏多西紫杉醇的作用 | 第33-39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PI对AR-V7差异表达PCa细胞系的作用 | 第33-34页 |
4.3 PI与多西紫杉醇联合用药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 | 第34-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多西紫杉醇与雷公藤红素药物联用初步分子机理分析 | 第39-43页 |
5.1 引言 | 第39页 |
5.2 雷公藤红素与多西紫杉醇联用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9-41页 |
5.3 药物联用的初步机理分析 | 第41-4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